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今天開幕
專家學者共商“稻事”
為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水稻領域的深度合作,第二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將于4月17日開幕。屆時,來自國內外從事水稻育種、栽培、種業、米業和病蟲防治等全產業鏈的各界人士約500人將共聚三亞,共商水稻育種研發,共推水稻應用技術,共享水稻發展成果。
根據近十年的數據統計顯示,由中國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品種,有1345個出自南繁,占總數的86%;由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品種,育自南繁的占比超過90%。這里不僅是中國人的“南繁硅谷”,亦是世界水稻種業發展的風向標。
近年來,海南積極推進南繁基地建設,以三亞、樂東、陵水等市縣為中心,核準劃定了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南繁科研育種核心區,納入永久基本農田范圍重點保護。
三亞水稻公園一期規劃面積2800畝,計劃總投資23億元人民幣,將打造成集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耕文化、稻作文化、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動感體驗、民俗風情、休閑度假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旅游景區。本報記者武威攝
什么是南繁?
即南繁育制種,是利用海南冬春季能夠滿足種植物周期生長繁殖的獨特氣候條件和生物資源,從9月至翌年5月,進行農作物品種選育加代、適應性觀察、種子鑒定評估、擴繁和種子生產等活動。
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有何作用?
農業育制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海南豐富的光熱資源可以縮短育種周期一半以上。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縮短育種周期,大大加快了品種推進,促進農業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促進我國種業發展。
三亞南繁取得了哪些成就?
海南每年種植的近300萬畝冬季瓜菜中,90%以上品種來自于南繁基地。2017年三亞制種達1.85萬畝,實現冬季瓜菜主要品種良種良苗的自主生產、自主供應。其中,三亞南繁培育的豇豆種子2017年銷售額超過700萬元,2020年預計銷售額將超過1000萬元。
數讀南繁
數據顯示,最近10年,主要農作物中,由中國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品種中,有1345個出自南繁
占總數的86%
由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品種,育自南繁的占比超過九成
名詞解釋
“超優千號”
屬于第五期超級雜交稻,2015年5月,位于海南三亞亞龍灣水稻示范基地的“超優千號”平均畝產達941.79公斤,打破海南歷史最高紀錄;2016年10月,在山東選育的“超優千號”畝產達到1013.8公斤,創造了新的雜交水稻高緯度畝產世界紀錄;2017年,“超優千號”實現畝產1149.02公斤,創下世界水稻單產最高紀錄。
?
相關鏈接:
中國國際水稻論壇達成多項簽約 隆平高科將在三亞建海外研發中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