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生態修復治內河
“美舍河又變美了。”從小在美舍河邊長大的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邁嬴村村民李麗菊感慨,來河邊散步、釣魚的人又多起來了。
美舍河縱貫海口城區南北,是海口重要的城市內河。在李麗菊的記憶里,兒時的美舍河水清魚肥,兩岸林木茂盛。可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推進,美舍河被污染成黑臭河,不僅影響城市形象,更讓沿岸居民苦不堪言。原本美麗的河流成了一筆生態“負資產”。
事實上,美舍河的治理已持續了近20年,但末端截污、硬化河道、清淤疏浚的傳統治理方式收效甚微,水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內河治理最怕治了污、污了治,反復不斷。”海口市水務局副局長曾衛華直言,水體污染在水里,但是根源在岸上。要根治污染,必須統籌美舍河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各相關要素系統治理。
生態是海南發展之本。在新的治理理念指導下,美舍河擯棄了傳統的工程治理方式,轉向系統治理、生態修復,退堤還河、退塘還濕,構建可呼吸的生物多樣性水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河流的自凈能力,讓河流從混凝土的渠道中解放出來,重新恢復河流的生命力。
美舍河能夠順利實施全流域統籌治理,得益于2015年海南推行的“多規合一”改革。多規合一將海口各類城市規劃落在了一張藍圖上,還促使海口成立治水辦,將涉及水務治理的眾多部門歸口管理,實現了從各自為政到“一龍治水”的轉變。
規劃統一和機制轉變,讓美舍河治理更加順暢。隨即,包括美舍河在內的海南全省64條城鎮重污染水體被列入“治理清單”,要求各有關市縣到2018年消除劣V類水體,力爭達到IV類及以上水體標準。
美舍河的此輪治理,采用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的技術路線,從源頭上治理城市病。通過拉網式的管網排查,共清理339個排水口,解決395戶用戶錯接亂接問題,截斷了每天8萬立方米的污水直排。
芳草萋萋、鳥語花香、魚游蛙鳴,如今走在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隨處可見一家人在水邊休憩游玩。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菜花,在經過人工梯田濕地凈化過的水中綻放。“水菜花的存活,是對治水效果最直觀的證明。”曾衛華說,人工梯田濕地共有8級,每一級都有粗石子、細石子和生物填料顆粒填充的過濾層,污水層層凈化,水體全面改善。
海口擯棄固化河岸的傳統模式,轉而建設生態河岸和濕地。于是人們看到,水泥岸邊被拆除,種上了重陽木、椰子樹等本土樹種;在水中也種上了苦草、紅樹,還鋪上親水棧道供市民散步。
水泥岸堤拆除后,能否確保防汛安全?答案是肯定的,整治后的河道不但擴寬,而且兩邊的綠帶空間具有“滲、滯、蓄、凈、用、排”六位一體效果,在大洪水來臨時能夠發揮治蓄與增強排澇的功能。
為了確保治理長久持續,海口引入市場機制,采用“PPP(公私合營)+EPC(總承包)+跟蹤審計+全程監管”模式,讓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管理。
通過公開招標,優選專業治水公司按照“一河一策”原則,對水體進行全面治理,由企業投資進行工程建設并實施建后管理,項目管理期為15年。海口市政府每季度、每年組織第三方對治水工程進度和水質情況進行考核,并根據治理情況和效果支付相應的費用。
“政府市場齊發力,引資引智相結合,群眾滿意最關鍵。”曾衛華總結,海口美舍河治理,除了生態修復理念的創新,更重要的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把政府從環境治理者變為服務購買者和監管者,實現治水的可持續。
在系統治理、生態修復的思路下,美舍河已成為海口城區綠色生態系統的基礎性廊道和重要的城市景觀,成為海口一張新的靚麗名片。
?
?
相關鏈接:
潮起海之南|美舍河:讓海口人民記得住鄉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