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10日電(記者賈遠琨)中國制造、中國速度、中國品牌,“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已成為一張新名片。4月10日零時起,我國鐵路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最大的亮點是“復興號”列車開行“擴容”,不僅新增車站、車輛加密,上海、浙江、江蘇、安徽至北京的時間也進一步縮短。
“復興號”開行“擴容”帶來的不僅是“加速度”。還有哪些新變化?“中國網事”記者走進新開行的“復興號”列車一探究竟。
“擴容”為旅客提供更多選擇
封盛是京滬高鐵“復興號”列車值乘的列車長,她對半年多來“復興號”列車乘客的變化感受頗深。
“首發那天,旅客對‘復興號’更多的還是新鮮與好奇,除了競相在車頭拍照留念外,很多旅客上車后更想了解設備設施有哪些變化?!狈馐⒄f,“我記得有一個火車迷專程來坐車,他對照著新聞報道,把車廂、座椅、插座、席位號顯示屏統統看了一遍?!背俗孢m、環境優雅、快速便捷的“復興號”已成為越來越多旅客的首選。
自2017年9月21日“復興號”列車投放京滬高鐵正式運營至今,上座率始終在95%以上。
由于京滬高鐵已開行的350公里時速的“復興號”列車僅有7對,幾乎列列“滿員”,不及早訂購常常買不到票。此次鐵路運行圖調整后,自4月10日起,京滬高鐵“復興號”列車增加至15對,能夠滿足更多旅客的需求。
同時,長三角“復興號”開行再次擴容,擴大開行線路除京滬高鐵外,還有滬寧城際、寧杭高鐵、合蚌高鐵等,“復興號”開行總數由調圖前的45列增加至86列,約占全國日開行“復興號”動車組總數的37.5%。
不僅車輛加密,開行“復興號”的車站也有新增,上海站、杭州東站、合肥南站也首開至北京南站的“復興號”列車,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選擇。
新圖實施后,“復興號”列車實現“加速跑”,上海至北京間通過壓縮停站,實現最快4小時18分可達,較調圖前壓縮10分鐘;杭州、合肥、南京至北京間最短旅行時間為4小時18分、3小時35分、3小時13分,較調圖前最快列車分別縮短36、25、8分鐘,滬浙蘇皖進京時間進一步縮短。
新技術不僅提速還提升服務
如今,旅客對“復興號”越來越熟悉,上車后上網、點餐都輕車熟路?!艾F在不少旅客一上車就打開無線網絡,連接免費的WiFi上網。有了網絡,我們的工作也更加便利了,可以通過席位號占用顯示屏查驗車票,既減少對旅客的干擾,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薄皬团d號”列車長薛峰說。
薛峰在京滬高鐵“復興號”首發當日承擔G10次列車的乘務工作,當時的她每次出乘前都會帶些現金。“有的旅客需要在車上補票又沒帶現金,我就準備一些以備不時之需。”薛峰說,“沒過多久,我發現現金用不著了,現在車上補票可以使用移動支付了?!?/p>
時常選擇周邊游的王小姐說,每次出行都會先了解一下,哪趟車是“復興號”,坐上“復興號”旅游比自駕輕松多了。
“現在‘復興號’列車越來越多了,空間寬敞,座位舒適,睡個覺就能到目的地,無聊了還有無線WiFi可以上網,帶上老人孩子出行也很輕松?!蓖跣〗阏f。
“復興號”的速度是中國高鐵的標桿,服務也同樣是標桿。通過應用新技術、規范管理,“復興號”列車上的服務也推出許多新舉措。
高鐵外賣、送餐上車已經不稀奇。如今,部分“復興號”列車的座位上有供旅客點餐的二維碼,旅客只要掃碼選擇自己喜歡的菜品并完成支付,半個小時內餐品就能送到座位上,連餐車都不用去了,真正做到訂票、訂餐盡在“掌”握。
“復興號”領跑加速區域融合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長三角密集的高鐵網絡,有力推動著區域融合發展。到2017年底,長三角地區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萬公里,其中高鐵3667.8公里,位居全國鐵路網第一。
依托密集的高鐵網絡,長三角已經形成“1小時、2小時生活圈”,為區域經濟發展搭建了新動脈,“同城效應”和“雙城生活”變為現實。
高鐵成網運營,帶動一座座新城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上海虹橋、南京南、杭州東、合肥南等一大批現代化高鐵客站建成投入使用,激發了城市發展的潛力,也帶動了沿線經濟協調發展。動車組開行實現公交化,各大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
鐵路發展的紅利惠及民生。高鐵縱橫交織提升了長三角鐵路運能,實現多個站點、多個方向開行動車,緩解了區域運力緊張,方便旅客出行。
準點、快捷的“復興號”還成為一些人的“通勤車”。一直在上海工作的姜先生住在昆山南站附近,他打算房子就買在昆山,每天乘坐早上7點24分的“復興號”列車從昆山南站到上海站,再換乘一趟地鐵,全程僅需要40分鐘左右?!氨茸≡谏虾5暮芏嗤逻€方便。”姜先生說。
區域內高鐵網實現“內循環”,跨區域通行又實現進一步的互聯互通。長三角高鐵成網運營,與珠三角和京津、東西部地區城市群形成快速便捷“交通圈”,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運力支撐。
?
相關鏈接:
杭州到北京復興號4月開跑 票價不變不到4個半小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