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微信轉錯賬對方不退還咋辦?
本報請律師支招教你維權
當下人們通過微信轉賬已是平常事,不小心轉錯賬也時有發生。轉錯的錢能不能退回來,除了依靠法律手段外,還要看微信收款人的品德。3月29日,本報記者收集了多起微信轉錯賬的案例,有的通過民警勸說收款人將錢退還給事主,有的則只能自行向法院起訴追討。同樣的事情,不同的處理方式,那么微信轉錯賬到底該如何維權呢,且聽法律界人士解釋其中的法理。
記者李云川
轉錯賬民警幫追回
海口四季華庭小區的徐先生誤將1200元轉給微信好友“劍照XX”。發現轉錯后,徐先生立即與對方溝通,對方卻把徐先生從微信好友中拉黑。徐先生發現對方的微信是用手機號碼注冊,趕緊撥打對方電話,哪知對方手機處于無法接通狀態。多次溝通無果,徐先生便向城西派出所民警求助。民警詳細了解情況后,立即撥打電話與微信名叫“劍照XX”的男子溝通。經耐心勸說,男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添加了徐先生的微信將1200元歸還。“對于被轉錯賬的收款人來說,這筆錢屬于不當得利。《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城西派出所民警李本聰說。
無獨有偶。重慶的王某通過微信轉賬借給朋友5000元,不料錯轉給微信好友廖某。王某發現后,立即打電話聯系對方,廖某卻稱不認識他,王某馬上報了警。派出所民警多次撥打廖某的電話講明道理,廖某終于把5000元退還。
對方拒退需自行起訴
通過這兩起案例,讓人感覺微信轉錯賬只需報警求助,民警就可以幫忙把轉錯的錢追討回來。但日前《央廣新聞》報道的一起案子,卻否定了這種認識:河南新鄉市民單某通過微信錯轉給微信好友一筆錢,對方收錢后直接將他拉黑。微信客服表示無法撤回,派出所也表示不能受理,建議他向法院起訴。
同樣的微信轉錯賬,不同的追討結果。我們在慶幸海口民警熱心助人的同時,也對這種微信轉錯賬,依法該如何追討產生了疑問。海南昌宇律師事務所律師勾洪剛表示,微信轉錯賬,是轉賬人操作失誤造成的,本人存在疏忽大意的過失,而錯收他人轉賬款,構成民法上的不當得利。如果收款人不肯退還,事主向警方求助后,民警勸說對方將錢退還,當然是最好的結果,但這種不當得利行為并不屬于警方立案范圍。如果警方不受理或民警勸說后,對方仍不退還,事主只能向法院起訴。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不當得利糾紛的管轄法院是被告住所地,事主所在地的法院沒有管轄權,因此需要到被告戶籍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法院起訴。另外,一定要注意保存好微信轉賬記錄,以備作為證據提交。
不知道對方身份信息咋辦
微信轉錯賬,當事人追討的法理關系弄明白了,但是問題又來了。“起訴需要明確被告的姓名和身份信息,如果不知道對方姓名、地址等,只有一個被對方拉黑的微信號,法院無法送達傳票,案件還是辦不下去。”勾洪剛說。
如果對方微信并非實名驗證注冊使用,無法知道對方的身份信息,該怎么辦呢?
遇到這種情況,就要費一些周折了:如果對方用手機號碼注冊,可以嘗試通過手機號碼找到身份信息;如果這種方式仍然不能確定對方身份信息,可以嘗試跟微信后臺溝通,尋求工作人員幫助。“需要說明的是,微信轉錯賬的受害人,是因自己的過錯而造成的損失,互聯網企業并無過錯,因此是無權要求互聯網企業賠償損失的。”勾洪剛解釋說。
本報在此提醒廣大市民,轉賬前一定要反復確認對方身份再進行操作,以免轉錯賬后,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損失。
?
相關鏈接:
從存折到互聯網轉賬 “誠信賬號”鋪就愛心回家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