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上演
娘子軍盧業香后人專門來海口觀看
“萬泉河水清又清,我編斗笠送紅軍……”熟悉的旋律剛剛響起,坐在觀眾席第19排的一位老人早已淚流滿面。這位老人名叫翁祚雄,臺上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講述的是他逝去的母親盧業香和戰友們的故事,再現了不朽的紅色經典。
13日晚,由中央芭蕾舞團帶來的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在海南省歌舞劇院上演。這是由海南省文體廳主辦,海南文化體育公園管理中心和海南廣電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承辦的2018精品劇目惠民演出暨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文化惠民活動專場演出。
“娘子軍”七次回“家”演出
首演于1964年的《紅色娘子軍》在中國家喻戶曉,是中國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藝術領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合的典范。“中國芭蕾經典《紅色娘子軍》面世50年來香遠益清且歷久彌新。”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介紹,《紅色娘子軍》如今已成為中央芭蕾舞團代代相傳的一面旗幟。
此次演出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根據梁信同名電影文學劇本改編,講述了從惡霸南霸天府中逃出來的丫鬟瓊花,在紅軍黨代表洪常青以及戰友們的幫助下,經過血與火的戰斗考驗,從一名苦大仇深的鄉下丫鬟,逐漸轉變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革命戰士的過程,生動描繪了一幅中國婦女堅強不屈革命精神的壯美圖卷。舞者們用靈動、跳躍的足尖語言,描繪了一幅勞動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奮起反抗暴政、投身革命、追求解放的壯麗圖景。
“這是我們第七次來海南演出,跟在其他省份演出的感覺都不一樣,海南是娘子軍的家,在海南的演出意義非凡。”中央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助理、總排練者徐剛介紹,自1993年首次來瓊,中央芭蕾舞團先后共7次來瓊演出該劇目。
加入海南特色講述紅色革命
“紅色娘子軍的故事在海南誕生,在多年的打磨中,我們在演出中也越來越多加入了海南的特色元素。”徐剛介紹,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于1992年全面恢復創作,1993年首次離開北京演出的首站就來到了海南。
20多年的時間里,中央芭蕾舞團帶著《紅色娘子軍》先后去了無數地方演出,期間也不斷收到海南的邀請。
“演出在不斷的打磨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海南特色’。”徐剛表示,為了更好地呈現精品,多年間,主創團隊不斷打磨,從劇本到表演形式均完成了多次提升。“比如此次演出的版本,第二場中的五寸刀舞和第三場的少女舞,都是借鑒了海南本土的特色文化。”此外,在舞美上,演出中還融入不少有特色的海南少數民族歌舞元素。
讓革命英雄事跡傳頌千古
當晚的演出中,有一位特殊的觀眾,他是娘子軍盧業香唯一的兒子翁祚雄。在得知中央芭蕾舞團將再次來瓊演出,翁祚雄立馬放下手頭的一切事情,從瓊海的家動身,前來海口觀看演出。
盧業香是紅色娘子軍二連二排二班班長,參加過“伏擊沙帽嶺”、“攻打文市炮樓”等一系列戰斗,是最后一位紅色娘子軍戰士,她和其他紅色娘子軍戰士一起書寫了傳奇歷史。2014年4月19日,盧業香去世,享年100歲。“母親和戰友們的故事仍在傳頌,并且我相信這段紅色歷史將會永遠流傳。”翁祚雄說。
盧業香在世時,中央芭蕾舞團來瓊演出還專程去看望老人家,老人生病住院期間,舞團還組織演職人員捐款。“母親在世時,曾囑咐我有機會一定要去一次北京,當面感謝中央芭蕾舞團,感謝他們對娘子軍故事的傳頌。”翁祚雄至今仍記得母親的囑咐。多年來,盡管這部紅色經典劇目看了無數次,但每次重溫都讓他淚流滿面。
記者梁冰 攝影報道
(海口網3月14日訊)
?
?
相關鏈接:
大型椰海青春實景影畫·紅色娘子軍在三亞試演?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