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盤和林
今天是中國植樹節,記者從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今年全市計劃完成義務植樹100萬株,撫育樹木1100萬株。目前,社會義務植樹和林木綠地認養接待點等正加緊準備,將通過首都全民義務植樹網公布。今年本市將推廣“網絡盡責”形式,首都地區適齡公民可選擇網上盡責,捐款60元即可完成年度義務植樹盡責任務,并可獲得義務植樹證書。(3月12日據《北京青年報》)
今年北京將推廣“網絡盡責”形式,首都地區適齡公民可選擇網上盡責,捐款60元即可完成年度義務植樹盡責任務。北京將力爭在每個有條件的區分別建成一處區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
3月12日植樹節,超過3億網友關注著,自己辛辛苦苦在螞蟻森林種下的樹,將如何變為真正的綠水青山。截至2017年底,支付寶的螞蟻森林已累計種植和維護真樹1314萬棵,守護12111畝保護地,分別位于內蒙古阿拉善、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甘肅武威等地區。
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時提出,要“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而“互聯網+種樹”無疑是其中一種創新義務植樹的盡責形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甚至專業技術等界限,比如在最需要植樹的沙漠地區,能使義務植樹擴大化、常態化。
“互聯網+種樹”表面上是切合了當前互聯網的趨勢,實際上,更體現了當前最主流的兩大環保理念:一是積極鼓勵互聯網企業參與購買環保“存在性服務”(即良好的生態能提高人們的福利及效用),二是激勵更多的公眾做一名“安逸的環保主義者”,指的是不直接接觸自然卻能參與到環保工作當中來。
“互聯網+種樹”模式并不復雜。用戶記錄自己低碳行為的碳排放量,在手機里養大一棵虛擬樹。虛擬樹長成后,螞蟻金服和中國綠化基金會、億利公益基金會、阿拉善SEE基金會、桃花源公益基金會等公益合作伙伴,將在地球上種下一棵真樹,或守護相應面積的保護地。
環境經濟學家把森林提供的清潔空氣和水等,視為一種無形的環境服務物品,影響著每一個人的效用。環境經濟學還有一個“環保存在性服務”的概念,即人們從此物品中獲得好處,即便人們沒有直接或者間接接觸過這類物品,該物品存在的事實就能提高人們的效用。
螞蟻森林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購買“環保存在性服務”:一是鼓勵用戶通過低碳生活積攢“綠色能量”種虛擬樹苗,實際上是在“購買”公眾采取低碳行為;另一方面植樹直接改善生態環境,這是企業在綠水青山的建設投入真金白銀。據媒體報道,螞蟻森林預計到2018年底在生態保護方面的總投入將超過5億元,未來5年可以造林600萬畝,總面積大約相當于5個紐約市。
經濟學家約翰.克魯梯拉注意到“僅僅是知道北美的部分荒野得到保留,就讓很多人感到滿足”這一現象,他發明了“安逸的環保主義者”一詞,指的是不直接接觸自然卻能享受自然者,并延伸到不直接接觸自然卻能參與到環保工作當中來,這一更廣義的環保主義理念,拓展了個人參與環境保護的時空桎梏。
比如說,每個人都去沙漠種樹是不現實的,但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植樹”這一創新途徑,以過低碳生活、積攢“綠色能量”等方式做一名“安逸的環保主義者”,世界將因此更綠色、更美好。正是因為此,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指出,螞蟻森林以數字金融為主的技術創新,在全球碳市場有獨一無二的實踐意義,為世界輸出了中國樣本,展現了中國領導力。在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署負責人埃里克·索爾海姆看來,“全球2億人、也就是世界人口的3%,他們在螞蟻森林里踐行著綠色生活方式,用一種有趣且相互競爭的方式獲取自身行為對環境影響的即時反饋。”
竊以為,“互聯網+種樹”表面上是基于互聯網的綠色創新,但背后的意義更加深遠,即利用互聯網這一工具,倡導當前最主流、最具價值的的兩大環保理念:讓每一個人參與到“生態存在性服務”之中,并倡導做一名“安逸的環保主義者”,這才是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全民參與的創新途徑及要義所在。
(作者系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首席經濟學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