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悉尼2月5日電一項國際研究日前發現,海洋微塑料污染會對鯡魚和須鯨等海洋濾食性動物的生長和繁殖帶來不利影響。這再次警示了微塑料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危害。
微塑料是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和紡織纖維,主要來源為直接排放到環境中的小塑料顆粒以及大塊塑料垃圾降解產生的碎屑。海中的微塑料易被浮游生物吃掉,通過食物鏈進入濾食性動物體內,并因難以降解而長期累積。
澳大利亞默多克大學5日發表公報說,由該校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通過對生活在微塑料污染嚴重海域的鰭鯨、鯨鯊等大型濾食性動物進行分析發現,微塑料在動物體內常年累積會對其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并降低它們的繁殖能力。
海洋中的濾食性動物包括鯡魚、沙丁魚、鳀魚和須鯨類等,大型濾食性動物每天要吞吐幾百上千立方米的海水,過濾并吞下其中的食物。它們的聚集地往往微塑料污染嚴重,包括地中海、墨西哥灣、孟加拉灣等。
參與研究的默多克大學研究人員埃利扎·格爾馬諾夫說,目前有關微塑料污染對大型濾食性動物影響的研究不足,原因之一是傳統的攝入食物分析方法會對動物造成傷害,不適用于研究鯨鯊等瀕臨滅絕的濾食性動物。在新研究中,他們以動物的少量組織為樣本,使用高靈敏度分析工具對化學示蹤劑進行測定,避免了相關傷害。
論文已發表在美國《生態學與進化趨勢》雜志上。研究人員認為,研究微塑料在大型濾食性動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機制,有助于更好地為保護相關瀕危物種提供參考,未來有必要對此建立長期的監控模型。
?
?
相關鏈接:
因污染“變色”,印度首次深度清理泰姬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