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央濕地石刻“山海鎮”、“奉官示禁”。記者 石中華 攝
“羊山濕地是發育于火山地貌區域,由地下潛水通過火山地貌區地表裂隙涌出、漫溢、匯流、聚集,以及崎嶇的地表承接天然降水,從而形成的天然濕地,孕育了獨特而豐富的動植物物種,這是自然演化留給我們的寶貴自然遺產。”袁興中教授說。
記者了解到,根據《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海口將全面加強濕地資源保護和實現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改善環境質量,建設50余個濕地公園和小區,朝著“濕地城市”的目標邁進。
突出保護濕地生態結構
對于濕地保護方面,袁興中認為,海口濕地尤其羊山地區的兩種現象應該嚴加關注,一是控制養殖規模的擴大,避免造成新的污染源;二是控制外來物種的入侵,尤其是水葫蘆對本地植物水菜花的環境干擾。“水菜花是珍稀物種,對水質環境要求較高。可喜的是,近期有韓國志愿者一同參與組織清理水葫蘆,更有效地保護了濕地環境的穩定向好。”他說。
“海口建設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袁興中坦言,在海口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視下,按照濕地總體規劃,相信能夠盡快健全公園制度,可持續地展開濕地生態科研監測,提升科普宣教功能,注重數據采集和檔案管理,促進民生與生態協調發展,科學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恢復與濕地資源合理利用,提高濕地區域生命力與品質。
袁興中建議,要好好珍惜這座城市所擁有的濕地生態,明確目標和方向,可持續開展相關保護與修復工作。在尊重原有自然形態的基礎上,通過更突出地保護并打造濕地生態系統結構,著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樂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