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大會上曾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既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也是鞏固和壯大主流意識形態的寶貴資源。新時代抓好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必須最大限度地在社會價值中尋求觀念共識,而數千年來綿延傳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無疑對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價值。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意識形態是一種具有鮮明階級屬性的思想文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首先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意識形態的基本作用在于維護執政的合理性合法性。優秀傳統文化自身所包含的道德觀念、愛國情懷等在長久歷史發展中為各族人民所接受,并深深扎根于觀念思想之中,以至有的相約成俗,并為堅守。將這些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意識形態建設,必然增強和加深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的意識形態內容的理解,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能夠進一步激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中華民族的力量,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夢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標和重要組成部分。小康和大同社會成為歷代中國人奮斗不止的目標。在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后,中國共產黨人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進行富起來的探索實踐。黨的十八大明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又確立了新時代“三步走”的戰略。顯然,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始終激勵著全體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奮斗。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意識形態建設,還能夠激發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增強人民的愛國自覺性和社會責任感。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所在,始終貫穿于中國的歷朝歷代。歷代士人都有天下胸懷,并將其視為己任。如宋代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顯然,這些自古以來的家國情懷觀念納入社會意識形態建設之后,必然會引導社會成員自覺地增強愛國意識,將愛國視為己任,并為此不斷地付諸實踐,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作者:尹傳政,系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山東省委黨校研究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