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杜燕)北京連續14年實施疏堵工程,目前完成2200余項工程,有效緩解了局部地區交通擁堵。2017年北京中心城綠色出行比例達72%,平均交通指數“輕度擁堵”。
這是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在11日舉行的發布會上透露的。他表示,自2003年起,北京采取調整道路出入口、改造過街設施、施劃公交專用道、清理占路障礙物等措施,北京市區兩級完成2200余項各類疏堵工程,像東三環分鐘寺橋匝道改造工程,消除車輛交織的情況,提升京滬高速駛入三環內環車輛通行效率,晚高峰時段運行速度提高近一倍;京哈高速漷縣進出口路段拓寬改造工程中,收費站進出口路段由雙向兩車道調整為雙向六車道,車輛通行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各類疏堵措施為緩解局部地區交通擁堵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六區在2016年開工建設90條次支路的基礎上,2017年再實現新開工次干路、支路92條,進一步加密了中心城路網。”容軍稱,2017年北京實施了百余項疏堵工程,打通堵點、治理亂點,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72%,平均交通指數控制在5.6,與2016年持平,保持在“輕度擁堵”級別。
北京還不斷完善公交線網。在地面公交方面,2017年北京調整41條公交線路,新開16條微循環公交,加密新建社區、新興產業園區及地鐵站周邊線網覆蓋。此外,提供定制公交、高鐵快巴、旅游專線等多樣化公交線路達309條,并根據市民出行需求開行節假日專線31條次,公交服務多樣化、多層次、精準化效果初顯。在軌道交通方面,北京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已達22條、總里程608公里,工作日客運量超過千萬成為常態。
此外,北京市小客車迅猛增長的勢頭得到了遏制。北京自2011年實施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以來,為緩解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和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做出了巨大貢獻。2011年1月至2017年底,北京市小客車凈增97萬輛,年增速由2010年的24.3%降至2.4%,交通指數由2010年的6.1降至2017年的5.6,擁堵態勢不僅沒有惡化,還有所好轉。
容軍強調,北京加強綜合政策研究,從源頭治理交通病并不斷提高交通供給能力、提高設施使用效率。目前正開展《北京交通發展綜合方略白皮書》編制工作,將按照“把問題全面系統分析透,把對策措施一攬子告知社會,既不回避問題,也不過度承諾”的原則,“提出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綜合方略,形成有效的特大城市交通治理體系”。
據悉,“十三五”期間,北京力爭每年完成市級常規疏堵工程30項以上,維持年度使用疏堵工程專項資金約1億元人民幣的水平。(完)
?
相關鏈接:
北京公積金中心指定二手房評估公司涉壟斷 已主動糾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