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去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我市堅持穩中求進的經濟發展總基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作為,奮力拼搏,全力保持經濟健康運行,全年預計實現的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經濟指標同比均實現了增長,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創>

    踐行新發展理念 實現高質量發展——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8-01-09 08:40

      踐行新發展理念 實現高質量發展

      ——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記者 高翔

      2017年經濟工作

      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

      去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我市堅持穩中求進的經濟發展總基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作為,奮力拼搏,全力保持經濟健康運行,全年預計實現的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經濟指標同比均實現了增長,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

      去年以來,我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緊緊圍繞“十二個重點產業”和“六類園區”建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過程更加重視提高質量和效益。

    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堆插村等美麗村莊是海口發展全域旅游的重要資源。記者 張俊其 攝

      在全域旅游方面,采用“點、線、面”結合的方式發展,并大力推進旅游和文化、體育、影視等產業的融合,實現了全市過夜游客總人數和旅游總收入的雙增長;在熱帶高效農業方面,成功申報實施了兩個國家級產業融合試點項目,加快建設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互聯網產業發展良好,產值占全省一半,入選了2017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總指數百強城市;會展業快速發展,榮獲第十屆中國會議產業大會“會獎之星”大獎;醫療健康產業加快培育,省兒童醫院試營業,上海六院海口骨科和糖尿病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海口分院開診;文體產業發展提速,五源河文體中心加快建設,多部投資超億元的影視作品在我市完成拍攝;醫藥產業集群初步形成,金融業不斷壯大,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在經濟領域的深化改革方面,我市2017年取得一系列新突破。

      “多規合一”改革深入推進,成立了市規劃委員會,搭建“多規合一”綜合信息平臺,啟動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放管服”改革持續發力,在“五網”基礎設施建設中全面推行了“極簡審批”模式,同時,智慧海口“椰城市民云”“政務云”“創新云”平臺加快推進,其中,“政務云”上線,“不見面審批”占全部事項的比重提前完成省政府要求;“椰城市民云”為市民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大數據服務;“創新云”也即將上線。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在國際方面,新開通多條境外定期直飛航線及海上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與多個城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綜保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建成使用;在國內方面,與湛江建立全方位常態化溝通聯席機制,兩岸直升機通航4月開通運行,水上飛機10月試飛成功。新海生態臨港新城概念規劃設計基本完成,鋪前大橋、江東大道二期等“海澄文”基礎設施聯通項目加快建設。

      生態優勢日益彰顯

      我市在2017年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始終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優先位置,重視發揮生態優勢。先后出臺《海口市揚塵污染防治辦法》《海口市美舍河保護管理規定》等,努力建立長效機制;扎實開展“六大專項整治”,空氣質量連續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對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發現的問題,舉一反三、標本兼治;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長制”,成為全國首批5個“灣長制”試點城市之一,實現了“河灣同治”。

      在水體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更是有目共睹。整合相關部門共同發力,對全市32個水體進行綜合治理,美舍河治理成效明顯,獲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獲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海口也獲得了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提名,同時,海口濕地保護修復的做法在全國林業系統推廣。

      城鄉區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

      2015年7月起,全市上下經過近三年的努力,終于在2017年成功摘下“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兩塊金字招牌,實現了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來文明城市“零”的突破,也是海口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的重要里程碑。

      在城市更新工作方面,科學制定了城市更新規劃和行動綱要,重點抓好交通優化、增綠護藍、文化復興等7項綜合性工程,實施56個城市更新首批示范項目。

    全力穩控菜價,抓好“菜籃子”工程。記者 張俊其 攝

      在城市設施建設和城市管理方面,繼續開展城區道路、文化科普設施、環衛設施、農貿市場改造等工作;并不斷提升和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成立了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海洋綜合行政執法局和旅游警察支隊。更值得一提的是,12345政府服務熱線充分發揮了“指揮棒”“繡花針”“連心橋”的作用,為民辦實事效果顯著,收獲群眾口碑的同時,還在第三方評估的全國12345熱線服務質量監測中名列“最佳進步榜”,并榮獲全國“先鋒獎”和“駿馬獎”。

      在鄉村建設方面,加快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全面開展18個鎮墟旅游化改造,完成34個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改善鄉鎮面貌。

      民生保障不斷改善

      去年以來,我市發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教育、醫療、衛生、扶貧濟困等方面主動作為,多舉措補齊短板,民生保障不斷改善。

      教育方面,在全國范圍內引進“好校長、好教師”,扎實推進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的新建或改擴建工作,積極引進國內名校在海口辦學,顯著增加了中小學學位、提升了教學水平;積極組織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全面落實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29戶2773人的減貧任務,5個整村推進村莊脫貧出列;醫療衛生方面,市屬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實施“先看病、后付費”的診療模式,并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同時,還整合了全市6家公交運營企業,不斷優化公交線路,狠抓“菜籃子”工程,堅持“基本菜”“一元菜”等惠民措施,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和全省各市縣的菜價排名雙下降,實現保供穩價。去年,我市還獲評第二屆“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城市”,安全生產考核位列全省第一。

      2018年經濟工作

      九大舉措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對做好2018年經濟工作提出了目標,從九個方面作出了部署,要求在轉型攻堅期挖潛盤活存量資源、提質增效實體產業、改革創新激發活力,銳意進取、埋頭苦干,扎扎實實做好2018年各項工作,保持海口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做優做強旅游業。“點、線、面”結合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力爭今年建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大力推動“旅游業+”行動,完善套餐式精品旅游線路,繼續保持入境游客和旅游總收入的持續增長態勢。

    開通更多國際航線,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記者 石中華 攝

      加快重點產業成形成勢。大力發展金融總部經濟,大力發展互聯網產業,大力引進和培育一批會展和會議品牌,加快推進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項目建設,推動國家級物流樞紐中心城市建設,繼續深化島外優質醫療資源合作,培育發展影視制作、動漫游戲和體育賽事等產業。做大做強醫藥制造產業,加快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和海洋生物制藥布局,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創新產品制造集聚區。

      加快園區轉型升級。按照“多規合一”要求,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提高單位面積投資強度、產值和稅收。加快高新區國家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復興城和海口文化產業園建設,加快美蘭空港綜合保稅區申報和馬村港集裝箱碼頭建設,積極推進臨空、臨港產業園區建設。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2018年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成立大數據管理機構,依托“互聯網+政務”,大力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不見面審批”等,“不見面審批”應實現100%上線。健全“多規合一”“編、審、管、監”分離的規劃管理機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加快智慧海口建設,不斷完善“椰城市民云”“政務云”“創新云”功能。完善和規范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深入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工程”,因地制宜加快演豐、石山等特色產業小鎮建設,加大“中國傳統村落”和火山民居古村落的保護力度,加強村鎮規劃和宅基地管理。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記者 張俊其 攝

      在產業方面,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圍繞“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目標全面實施品牌化發展戰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民宿經濟、共享農莊等,同時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

      加快區域協調發展

      一方面加快構建“一江兩‘岸’、東西雙港驅動、南北協調發展”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完善濱江濱海專項規劃;按照“一樞紐兩地三中心”定位,重點推進美蘭機場進出通道、疏港快速干道等項目建設。一方面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海秀快速路二期等工程,積極謀劃城市軌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統規劃。加快推進城市積水點改造,完善雨污管網配套。

      同時,全力推進城市更新,“五化”先行。以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為節點,加快完成56個首批示范項目建設,啟動實施海秀公園等17個第二批示范項目。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

      全力將海口打造成為泛南海區域海上空中大交通樞紐和泛南海國際貿易樞紐,開通更多國際航線,加強與港澳臺、北部灣城市群的交流合作。加快新海生態臨港新城規劃建設,年內開通高速客滾船,推動湛江—海口高鐵項目。加快復制自貿區試點經驗。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做到精準識貧、精準幫扶、精準退出。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實施“一校兩園”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四個區每年至少新建1所公辦中小學及2所公辦幼兒園。深化“健康海口”建設,推進“三醫聯動”,實行多元化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和“醫聯體”,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新增就業3.3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社會保險全面覆蓋。全力穩控菜價,抓好“菜籃子”“米袋子”工程,多措并舉保供穩價。

      推動房地產加快轉型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變、力度不減,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積極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深入落實“兩個暫停”政策,嚴肅查處違規建設、虛假宣傳、哄抬房價等違法違規行為。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深入實施化解政府債務風險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政府存量債務化解和處置力度。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和社會預警體系,加強網絡輿情監測和應急處置。深化“平安海口”建設,堅決打贏禁毒三年大會戰。強化公共安全管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決守住城市安全這條紅線,預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并努力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各個問題做到一問題一方案,整改徹底、整改到位。并繼續深入開展“六大專項整治”。繼續保持打違控違高壓態勢。

    美舍河兩岸鋪上了本地草,種上了紅樹、椰樹等本地樹。記者 黃一冰

      全面實施“河長制”“灣長制”,推廣美舍河治理模式,全力抓好32個水體治理。取締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和排污口。實施化肥農藥減施行動。加快推進美舍河、五源河、潭豐洋等濕地公園、郊野公園建設,積極申報國際濕地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

    ?

    ?

    [來源:海口網] [作者:高翔] [編輯:金慧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