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唐卡女畫家謝寶明深入藏地求學“唐卡”。 李新鎖 攝
15年前,山西太原女子謝寶明在佛教圣地五臺山偶遇青海唐卡畫家更登克智,從此和唐卡藝術結緣,成為國內少有的女性唐卡畫家。
在藏地,按照傳統傳承規矩,唐卡技藝向來是“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近年來,在唐卡技藝面臨傳承危機的背景下,一些唐卡畫家才打破家族傳承方式,招收女性學員。但在15年前,像謝寶明這樣既非藏民,又非男子的內地女唐卡畫家極為罕見。
據介紹,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內容涉及藏族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
2日,在山西太原一處文化會所內,謝寶明展出10多年來潛心繪制的唐卡精品。因為常年繪制唐卡、潛心學習,坐在人群中的謝寶明呈現出一種沉靜、淡然。
近年來,藏文化和內地文化交流頻繁,唐卡這種藏地藝術也逐漸得到世人關注。
謝寶明的父親謝永發是山西知名書畫家。因此,幼年時,謝寶明即對傳統書畫興趣濃厚。1998年,謝寶明從中央工藝美院畢業后,開始潛心繪制工筆佛像。
謝寶明說,雖說從小學習傳統書畫,也有一定的功底,但初次在山西五臺山見到唐卡時,還是被震撼到了。
2003年,謝寶明在和朋友游覽五臺山時,偶然遇到唐卡名家更登克智。時隔多年,謝寶明憶及往事時說,當時看到更登克智老師時,感覺他渾身上下散發著光,而他繪制的唐卡也讓人內心澄明。
也就是在那一刻,謝寶明開啟了她的唐卡生涯。
按照藏地傳統習俗,唐卡技藝“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因此,當謝寶明提出學習唐卡時,更登克智婉言拒絕。此后一段時間,謝寶明學習唐卡的請求屢遭拒絕。
有一次,謝寶明和父親正在北京參加書畫交流,突然接到更登克智的電話,聲言“如果想學習唐卡,就盡快趕到五臺山”。
放下手頭事務,謝寶明連夜趕到五臺山,從此開始跟隨更登克智學習唐卡。
內地唐卡女畫家謝寶明深入藏地求學“唐卡”。 李新鎖 攝
按照傳統要求,除了學習技藝,繪制唐卡者還需有相當的佛學修養和嚴格傳承。為此,謝寶明經常乘坐火車進入青藏高原。數十個小時的顛簸,“一張站票”是常態。累到極點時,她不得不鋪上報紙席地而眠。
實際上,真正的考驗是在藏區的學習。語言、習俗差異巨大,高原上高寒、干燥的氣候,都對這個弱女子提出挑戰。
謝寶明說,按照漢文化傳統,人們在倒茶時一般會遵循“淺茶滿酒”的規矩。起初,她依此給師父倒茶,往往遭到責罵。繪制唐卡進展緩慢,往往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當地人常年居住于此,早已適應特殊氣候。為了防寒,初入藏地的謝寶明用墊子隔絕寒冷,卻被批評“太嬌氣”。
謝寶明表示,在藏地求學時,諸如此類的“麻煩”接二連三,但度過適應期后,她也漸漸領悟到“繪制唐卡就是修行”。
此后多年,謝寶明經常獨身一人遠赴尼泊爾、印度學習唐卡技藝。
如今,人到中年的謝寶明透著幾分寧靜、淡然,少了很多躁動、迷茫。長期的專業訓練、繪畫,讓她對“修行”有了深刻直接的體會。她說,生活即修行。
創作唐卡前,繪畫所需的金粉必須用金箔研磨。謝寶明要把幾百張金箔匯集在盤子里,加入適量牛皮膠,然后用手指反復搓壓。這一過程往往要持續五六個小時,中間不能停歇。
謝寶明說,創作一幅唐卡往往需要連續幾個月。每天持續數小時的工作,細致入微地向前推進每一筆。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浮躁、煙火氣逐漸消散,寧靜和充實在內心充盈。
作為中國內地少有的女性唐卡畫家,謝寶明的技藝、修為日漸精進。近年來,謝寶明經常受邀參與寺廟唐卡創作,其作品也多次收獲國家級大獎。(完)
?
?
相關鏈接:
中國互聯網流行沙畫師 年收入可達十數萬
沙畫師何素丹:想讓更多人通過沙畫認識海南
演員黃燦燦助力公益活動 “靈魂畫師”為愛直播
成都80后原畫師用Q版漫畫還原成都生活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