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21日電(記者肖思思)運用艾絨、牛角和金、銀、銅、鐵等五金制造的專用器具,加熱器械后對局部進行燒烙刺激,術后給予藥膏護理外用,該療法用于胃火衰微、浮腫、腹水、黃水病、白脈病等,來自青藏高原的“喋巴療法”在羊城引起圍觀。
21日,“杏林尋寶——第九屆全國中醫藥特色技術演示會”在羊城上演,“喋巴療法”等10種中醫特色“絕技”登臺亮相。
自2009年廣東省中醫院開啟第一屆“杏林尋寶”以來,吸引了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藥專家踴躍獻寶,9年來,演示會共展示了88個中醫特色技術,累計梳理全國中醫藥特色技術283項,實地走訪185項,根據尋寶開展的各類在研課題82項,“杏林尋寶”已經成為全國挖掘中醫藥特色療法的品牌。
當天演示會共有10個民間特色療法分成四組展示,分別是藏醫喋巴療法、精灸療法、頰針療法、全息易象針灸術、軟外銀質針技術等。各具特色的中醫“絕活”讓人目不暇接。
“傳岐黃之道,揚中醫之術;融百家所長,匯各派精髓。”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這些特色技術,讓這些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造福大眾,在過去一年的尋寶歷程中,廣東省中醫院的專家們走遍大江南北,親自登門拜訪,仔細甄選出了10位身懷絕技的名師,邀請他們傳承技藝,共同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傳統療法越來越受到百姓們的青睞。據廣東省中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廣東省非遺“天灸”為例,每年就吸引了逾30萬群眾到廣東省中醫院貼藥,該院“膏方節”已開展8年,數萬人次服用過該院的協定膏方。
?
?
相關鏈接:
“中醫+體育”完美結合 中醫藥尋寶運動進校園”啟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