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探索濕地保護體系建設
推動濕地資源管理再上新臺階
海口網12月5日消息(記者羅津)4日,記者從濕地保護體系國際研討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海南省一直在探索濕地保護體系建設,特別是保護區管理方面。在鸚哥嶺自然保護區試點中,確定顯著成效。
海南省濕地類型多樣,但分布不均勻。根據全國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結果,海南省濕地主要是近海與海岸濕地、人工濕地和河流濕地,以上濕地類共占海南省濕地資源總面積的99.8%。近年來,海南省基本形成了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多種保護形式并存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已建設濕地自然保護區22處、濕地公園8處(省級5處,國家級3處)、國家海洋公園2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32處。
“在整個保護體系中,保護地人員是最基層的資源管理團隊,其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響了資源管理的成效。”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調研員莫燕妮說:“但保護地人員管理存在許多普遍性問題,亟需尋找出路,以提升保護地的管理效能。比如,存在人才缺乏,尤其是技術型人才;各保護地人員能力參差不齊;工作人員缺少能動性,知識儲備已不能滿足社會對保護地管理的越來越高的期望和要求等問題。”
為此,海南省挑選了海南省面積最大的保護區——鸚哥嶺自然保護區開展了為期一年的試行工作,試行科學制定的《海南省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能力標準》。莫燕妮介紹:“我們想通過對鸚哥嶺保護區人員的能力評價,探索能力評價與考核體系、培訓體系以及激勵機制的搭建,并在此基礎上將能力標準進一步地細化和完善。”
據了解,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對鸚哥嶺進行了前期的摸底,對每位工作人員開展了能力評估,對員工能力評估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參照能力標準的要求,找出他們能力缺失的部分,進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或進行自主學習,并對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進行探索。
“我們通過能力標準的應用,建立勝任力標準。盤點人才,看看機構內部具備哪方面的人才,以及人才、能力的缺口。根據能力缺口,設計人才培養計劃,開展有系統的培訓。”莫燕妮表示,接下來,海南省將繼續探索,并將好的管理模式推廣到全省其他保護區,推動保護區建設,共同守護濕地。
?
?
相關鏈接:
海口探索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雙贏 讓海口人民更幸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