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潭牛大廟村
村民就地取材“巧手”扮靚村莊
缺乏資金,如何巧思構想把村莊建設得更美。今天讓我們來看看文昌市潭牛鎮大廟村。建筑垃圾變成修路原料,用竹子搭建竹亭涼棚,用廢舊的木條做成籬笆欄,磚頭圍成花壇種花草,美麗鄉村建設開展以來,這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坑洼、臟亂的道路變得寬闊通暢,堆滿柴草垃圾的房前屋后栽上了整齊的樹、種上了美麗的花,農家樂、特色民宿、垂釣等項目也在逐步成型,村民的臉上寫滿了幸福。
村子變漂亮了,村民們很高興
美麗鄉村說
建筑垃圾“變廢為寶”
小徑通竹林,河流環村走。我叫大廟村,地處文昌潭牛鎮。我這里交通便利,毗鄰高速路口。在保留村容村貌的基礎上,村民們齊心協力把村子裝扮得一天比一天漂亮了。蜿蜒的溪流、整齊的房屋、茂密的竹林、參天的古樹依次映入眼簾,猶如一幅山水畫,一筆一劃,一勾一勒,便是風景。您來到我這里,會讓您陶醉。
曾經雜草叢生的溪邊,鋪設嶄新的環溪小道;從前坑洼泥濘的村路,用廢棄的建筑材料填平硬化;昔日堆積雜物、荒草遍地的空地,荒廢已久的泥磚房,被統一清理或拆除,并重新規劃建設了文化室等活動場所。廢棄的輪胎被改造成一個個造型不一的茶壺,擺放在環村路旁,給原本普通的鄉村路增添了一道別致景觀。被砍下的椰子樹也是寶貝,有的成了村前景觀河上的便橋,有的則被改造成精致的洗手池……如今,我的美貌會讓您賞心悅目。
想起往昔,我不禁感慨萬千。進村的土路一直讓村民頭疼,雨天一身泥,即便天氣好,路也不好走。擴路必須先填平坑洼,夯實地基,先不說人工費,光石料、土方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看到許多違建拆除后的建筑垃圾以及村民建房遺留的一些邊角料,村民們想出了“變廢為寶”的妙招。村民們四處“尋寶”,近到附近村莊,遠至其他鎮墟,把廢石塊、磚頭和土坯用來填坑、壘堰,讓這些廢石雜物重新“安家落戶”,節省了三四萬元資金。
村里的小溪也經過拓寬改造,水清岸綠。1.2公里的環村路也通過“一事一議”獎補政策順利建設,并全線貫通。村民們將廢棄的舊木頭扎成了籬笆,用閑置的磚頭圍成花壇種上了花花草草,看上去別有一番田園風味。
鎮政府工作人員指導村民建設美麗鄉村
就地取材做“竹”文章
我這里有別致的竹亭、涼棚,都是用村民自家的竹子搭建的。蜿蜒的環村道路上竹子隨處可見。我這里以“竹”聞名,村民們用竹子編織的簸箕、菜籃等竹制品結實耐用,手工藝制作水平高,在文昌的名聲可是響當當的。現在,雖然許多竹制生活用品已經被塑料制品取代,但不少村民還保留著用自家的竹子編織菜筐等簡易生活用品的傳統。
“不大拆大建、不求新求洋”,村民們最大限度地保存鄉村原有風貌,展現鄉村的原生態,充分挖掘竹資源。村里2畝大的竹林中修建了一條小徑,游客可以漫步林間,感受“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愜意;取材村里的竹子,用來搭建美食農莊的竹亭、涼棚、標志牌等,不僅節約了建設成本,也更好地向游客展示大廟深厚的竹文化。就地取材、就地造景,一方面充分運用了當地材料,另一方面也節省了資金。通過就地取材、就地造景,描繪出一幅人在村中、村在景中、家在園中、園在畫中的美麗鄉村畫卷。
村民們將把我打造成以品味文昌雞美食、農家樂、親子娛樂、無公害農產品銷售、瓊北民居展示、垂釣觀光中心為一體的農業觀光旅游點。
廢棄的輪胎被村民巧手改造成茶壺
聊聊咱們村
村民小組組長符茂潭:
計劃將農田出租給游客種植打造“共享農田”
“以前村里都是雜草叢生,村里人大多都是從事水田耕種,現在村子生活環境、衛生環境各方面都好了,大家都支持美麗鄉村建設。”村民小組組長符茂潭說,拆除老房子的廢棄邊角料可以用來填路,砍掉的椰子樹樹干等用來搭建簡易棧橋,一點兒都不浪費。“我們村有檳榔園及文昌雞養殖場,潭牛鎮政府將我們村現有的產業融入到美麗鄉村建設當中,計劃將檳榔園開發成集采摘、制作檳榔為一體的采摘園,在文昌雞養殖場推出文昌雞認養及加工銷售模式,真正讓游客的腳步留下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符茂潭樂呵呵地說,按照規劃,結合優越的地理交通環境和村莊基礎條件優勢,大廟村還打算引進特色精品民宿及農家樂。在鎮政府的引導下,大廟村五六戶村民都有將自家打造成民宿的意向,還計劃將農田出租給游客種植,打造“共享農田”。
村民韓玉萍:
將閑置房屋改造成民宿
在家門口可吃上旅游飯
“只要村子變得漂漂亮亮,吸引游客來玩,砍幾棵自己的樹算什么!”村民韓玉萍說,村里商議擴寬村路,需要砍掉她家的幾棵椰子樹,跟她提了一下,她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雖然當時那幾棵椰子樹都結了果,但村路寬了自己走得也舒心,也就不心疼了!建設美麗鄉村需要大家一起出力。”韓玉萍笑著說,在村子改造過程中,其他村民也十分配合。殘垣斷壁拆除、雜物荒草清理、村莊美化綠化成了村里的日常工作。“我打算將閑置的4間房屋改造成民宿,已經有不少游客來村里游玩時打聽住宿,也有企業來談合作,到時我就可以在自家門口吃上旅游飯了。”韓玉萍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
相關鏈接: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文昌學校即將建成 規劃學位3600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