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眾多二三線城市擺出了“納天下英才”的勃勃姿態,大力引進以本科大學生為主體的各類人才。從西安“5年投入38億,引才育才100萬”,到武漢“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再到成都以房留人、產業引人、服務引人的“蓉漂”計劃,此起彼伏的人才引進戰略,讓我們看到二三線城市求賢若渴的姿態,也看到城市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愿望與強烈信心,更看到你追我趕硝煙彌漫的城市競爭。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人才引進浪潮中,二三線城市可謂使盡渾身解數。從找工作期間的租房補貼,到本科入戶的戶籍開放,從優惠20%的購房折扣,再到創新創業的項目扶持。一攬子包羅萬象富有誠意的人才引進政策密集出臺并且迅速落地起跑,將“搶人大戰”四個字詮釋得淋漓盡致。
城市搶人,搶的就是競爭力。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人口數量與素質無疑占據重要的地位,而城市同樣如此。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代表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而當今城市的競爭,則也是以城市經濟與城市科技創新能力為代表的綜合實力的競爭。城市間的綜合實力,以高樓大廈為代表的城市建設,更多的可以稱之為物質文明,而以人才儲備量、人才的創造力、人才的知識經濟為代表的,則可稱之為精神文明。只有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條腿走路,城市的全方面發展才會走得越穩、走得越快,道路越寬闊。
青年學子具有十足的競爭力。以90后為代表的當代本科生,經歷了互聯網從萌芽到發展再到蓬勃壯大的歷史進程。這一代人,是在互聯網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相對于上幾代人,他們創新愿望更迫切,歷史使命感更強,更能接受新事物、發現新事物、創造新事物。當一定體量的本科生匯聚成思維碰撞、智慧集聚的人才洼地,其噴薄而出的經濟爆發力、科技爆發力,或將是十分驚人的。從北京大學一位教師的離職,到新東方的上市;從杭州一間民居的草創科技公司,到中國首富的誕生;從50萬賤賣QQ而不得,再到全球市值第8的上市公司,凡此種種,讓我們看到知識的力量、創新的力量,更看到年輕的力量。
競爭力將助推城市經濟轉型升級。當前,我們國家剛剛經歷了城市建設的革故鼎新,城市輪廓、城市骨架已經清晰地勾勒了出來。與此同時,從全國看,以人口數量為基礎的人口紅利正逐漸喪失,以人口素質為代表的知識經濟力量即將如約登上歷史舞臺。粗放型投資方式、傳統經濟模式的式微,以及國與國、城市與城市全方位的綜合競爭,都不得不促使城市經濟向制造業、前沿科技、互聯網經濟奮力邁進。而以本科生為代表的新型人才紅利群體,將為這樣的轉型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提供年輕的創造能力、消費能力以及發展后勁。
歷史的接力棒總是這樣,從一個階段進步到另一個階段,從一代人傳遞到另一代人,始終不變的,是人才越來越優秀,城市越來越美好,國家越來越富強。
文/汪東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