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市場香餑餑,如今出現首家倒閉企業
——共享充電寶 生意“斷了電”?
近日,共享充電寶企業樂電LeDian宣布停止運營共享充電寶業務,成為行業首家宣布退出的企業。其實,共享充電寶行業一直卷在質疑和爭議的漩渦中,樂電的“猝死”是意外還是行業風向標?留給其他玩家的時間還有多少?從創業風口走下神壇,共享充電寶的生意“斷了電”。樂電的退出,或將推翻共享充電寶領域倒閉潮的多米諾骨牌。
難回本致衰敗
樂電LeDian近日宣布停止運營,通知用戶及時提現押金,并回收所有的共享充電寶設備,撤出原有的鋪設場所,這一消息瞬間在行業內外炸開了鍋。記者昨日撥打樂電的官方客服電話,但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添加官方客服微信也顯示該用戶已不存在。
樂電僅存活了7個月,就成為了行業中倒下的第一家。公開信息顯示,樂電項目由杭州兔兔幫科技有限公司運營,是固定場所下的可移動型充電寶,設備覆蓋范圍包含公交站、商場、KTV、酒店等。
樂電倒下似乎早有預兆。樂電運營公司“兔兔幫”運營情況并不穩定,經查詢發現,法定代表人發生了三輪變更。而樂電方面一直沒有給出停止運營的具體原因,但公司創始人曾公開表示,一臺小型的充電寶自助機柜成本大概在2000元至3000元不等,按照兩千元計算,其投用的300個共享充電寶柜需要投入60萬元。
有人曾測算,收回成本需要使用率保持在80%左右,這個數字并不現實。鋪設的300臺設備相比街電、來電等巨頭們少之又少,甚至不少人在樂電倒閉后才知道這一品牌。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如果僅僅依靠充電寶租賃,顯然很難實現快速回本并盈利。而一旦融資節奏沒有跟上,企業最終停運也僅僅是時間問題了。
使用率成“硬傷”
從去年以來,共享充電寶成為共享經濟的香餑餑,來電、街電、小電、怪獸等共享充電寶企業迅速擴張。據統計,今年已經有20多家企業在兩個月內拿到了總計十幾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但不少企業麻煩纏身,“電量”不足甚至幾乎“斷電”。
不久前,Hi電曾被爆出變相裁員。Hi電前員工透露,雖然Hi電曾經歷兩輪融資,但“因為融資的款項是分期到款,投資人曾因業績未達要求中斷款項,致使Hi電出現短期的資金鏈斷裂,在7月中旬曾出現停運狀況”。
處在第一陣營的共享充電寶們同樣麻煩不斷。公開數據顯示,街電目前共投放了30多萬臺設備,近140萬個充電寶,日訂單量達到22萬單,這意味著使用率僅在15.7%,按客單價1元計算,一個百元左右成本的充電寶大約要近兩年(625天)才能回本。若是按照投資人陳歐在微博所說其“充電寶造價200元”,那么街電的回本周期則需要近四年——這對于大多數充電寶企業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看的數據。
一家共享充電寶的聯合創始人透露,以租金和押金沉淀來看,如果使用率高還是一門賺錢的生意。使用率是行業里諱莫如深的問題,往往并不樂觀:有的商家在某些一線城市三天“零動銷”,就是三天時間一臺設備一個訂單也沒有產生,零動銷超過60%。
共享充電寶之間的“內耗”也一直沒停:早在3月底,來電科技就以專利侵權為由,對街電發起侵權訴訟,一度讓街電難以招架。
行業洗牌在即
無論是被爆資金斷裂的Hi電,還是母公司被幾經轉手的樂電,技術滯后、場景錯位、資金短缺、缺乏專利等因素,被業內公認為企業凋敝或倒閉的直接原因。問題慢慢浮現,已經釋放出了共享充電寶行業進入洗牌期的信號。
事實上,從投資金額來看,共享充電寶項目已經不再有上半年那么多熱錢涌入了。來電科技CMO任牧認為,行業競爭的上半場比賽已經結束,“在某些維度上不夠專業,甚至倉促入局企圖去瓜分風口紅利的這部分企業或者創業者,被淘汰掉是早晚的事兒。”
在互聯網觀察家王冠雄看來,樂電一家的倒閉并不意味著整個行業進入了寒冬。他說,互聯網企業遵循著“721法則”,第一名占據七成市場份額,第二名占據兩成市場份額,共享充電寶最后最多只能剩下兩三家。對于涉身其中的創業者來說,留給他們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共享充電寶依然有發展可能,但必須要提高共享充電寶的靈活度:布點需要更加密集,消費者哪里都能借,哪里都能還。
?
?
相關鏈接:
以開放共享探索非遺傳承之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