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人如草芥是一種精神病態
國慶長假期間,一則陜西科技大學“學術骨干”狂毆清潔工的新聞讓國人覺得特別扎心。當時這位大學老師因小區垃圾車阻擋其車輛通行,與操作垃圾車的環衛女工發生爭吵,其妻叫囂“我掙多少錢,你掙多少錢,你擋著我掙錢”;而“學術骨干”本人則將環衛女工打倒在地,還踹了好幾腳。
大學教師本應是文明引領者,而這位學術骨干卻渾身戾氣。雖然西安警方已對打人者給予行政處罰,但事件暴露的某種局部社會心態發人深省。大學教師之妻把“你擋著我掙錢”作為施暴的口號,而校方為其所配助手以“學術骨干”正主持1000萬元項目為由勸阻曝光暴行,還以“學術骨干”游學美日多年不了解國情為其辯護。暴行背后的邏輯和價值觀,發人深省。
打人不對,因為打人屬違法。你擋著我掙錢了,所以我就要打你,這是以錢多錢少作為評判萬物的價值尺度。靠誠實勞動掙錢多其實是一件光榮的事。但錢并非評判萬物的尺度。恃錢橫行,本質是一種精神病態,在社會上也行不通。
那種為“學術骨干”暴行辯護的邏輯更是荒唐。“學術骨干”可能在主持大項目,可能產出重大成果,因此“學術骨干”所在單位就相當惜才,覺得“學術骨干”施暴是小節,理應被遮蔽、獲得社會原諒。這就把一種功利性價值置于道德價值之上,意味著一個人只要有學術的或者其他的某種才能,就享有凌駕于道德甚至法律之上的特權,可以把別人視如草芥、踩在腳下。
凡此種種,本質上屬于價值觀的扭曲。我們提倡靠誠實勞動致富光榮,但這絕不是說,收入的高低就是他們價值的評判標準。常識與智慧都告訴我們,錢是工具、是身外之物。一個人掙錢多,有可能是因為他創造的價值大,但這種價值歸根結底是服務于人的,而不能導致對人的價值的否定。就人本身的價值而言,人人生而平等,人們掙錢多少并不能改變這一基本事實與價值共識。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現在國內掙錢多的人日益多起來,這些掙錢多的人需要安上“社會的良心”。而當下正在流行一種崇尚來錢快、來快錢的“成功學”,鼓勵大家削尖腦袋掙大錢,掙大錢的人想到的不是回饋社會,而是在內心深處生出許多驕橫之氣、戾氣,他們瞧不起普通勞動者,覺得自己是人上人、可以時時處處搞定別人。這種成功人士缺乏“社會的良心”,成了社會的一股“負能量”。
給掙錢多的人安上“社會的良心”,就是要旗幟鮮明地拒絕以錢為社會價值的尺度,對我們的價值觀正本清源。金錢不是社會價值的尺度,在中國不是,在西方也不是。那種暴打環衛工是因為不了解國情的說法正好提醒我們思考,在中國,價值觀的“國情”到底是什么?把正確的價值尺度立起來,良知致良行,掙錢多才會有益于社會。
?
?
相關鏈接:
大學教授毆打環衛女工 評論:錯在忘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