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有閑VS錢不夠壓力大,你會休閑嗎?
“錢不夠、壓力大、競爭激烈”擠壓休閑空間。
以欣然之態(tài)做心愛之事,休閑也能隨時隨地。
國人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屬于閑暇時間,一些特殊群體的閑暇時間更多:學生、教師有寒暑假,白領有“帶薪休假”,農民約有“半年閑”……在許多國人的概念中,休閑就意味著睡覺、旅游、玩手機。而在專家看來,休閑是衡量生產力水平和社會文明的尺度,也是人類生活質量的風向標。
資料圖:甘肅敦煌美麗的大漠風光吸引游客。王斌銀 攝
在“知乎”APP上,一大批小伙伴提問“什么樣的休閑方式好”“怎樣才能提高休閑生活質量”,回答者卻寥寥。或許,絕大多數國人對休閑本身的了解還不夠。
當被問及“休閑”是什么?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休閑之事古已有之。從字面上來看,“休”為人倚木,姿態(tài)安詳;而在《康熙字典》和《辭海》中,“休”也被解釋為“吉慶、歡樂”的意思。“閑”通“嫻”,具有嫻靜、思想的純潔與安寧的意思。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我經過幾個大學和中學,看見大部分教員和學生終年沒有一點消遣,大家都喊著苦悶,可是大家都不肯出點力把生活略加改善,提倡一些高級娛樂來排遣閑散時光。”
經濟學家于光遠也提出過“普遍有閑”的概念,他認為“閑”是生產力發(fā)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閑暇時間的長短與人類的文明進步并行發(fā)展。
雖然人們對休閑的重視程度在提升,多數人卻不滿意當下的休閑狀態(tài)。具體表現為:一是休閑觀念落后,“主動工作、被動休閑”;二是休閑時間增多,但休閑質量較差;三是休閑方式單調,選擇睡覺、玩手機、發(fā)呆的人群仍過大。
2013年發(fā)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中,明確提出了2020年基本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的目標。但據“2016中國休閑小康指數”調查顯示,近一年真正享受帶薪休假,并且時間達標的受訪者僅占17%。在影響國民休閑滿意度的因素中,“忙,沒心思休閑”高居榜首。
因寫金庸小說評論而成為“網紅”的六神磊磊(真名王曉磊)認為,中國人休閑現狀的背后,暴露的是“錢不夠、壓力大、競爭激烈”的生存現狀。
曾是新華社記者的王曉磊是把休閑變成事業(yè)的典型。他在閑暇時間打理的微信公眾號“六神磊磊讀金庸”年度廣告收入已過百萬。如今的他卻有些無奈:“現在完全沒有休閑時間了。之前還能把看書、打游戲當作休閑,如今卻連看一集劇都覺得在犯罪。現在我最好的休閑方式是寫一期金庸發(fā)出來,其實卻是在完成工作。”
南昌白領林女士今年不打算休年假:“剛生完二孩上班沒多久,單位領導臉色已經很不好看了。再接著請年休假,恐怕飯碗都不保了。為了奶粉錢,臣妾也不能夠啊!”
在高強度的社會節(jié)奏下,一些人休閑觀念也在“異化”。理財網紅“三公子”注意到,身邊一些朋友去旅游是為了發(fā)朋友圈。他們不太關注自身在旅行中享受了什么,而是“打卡式”地奔赴一個又一個人氣景點,一組9張地展示在朋友圈。“這種休閑體驗來自于他人的認同,對自身虛榮心的滿足,說是休閑其實反而更累。”
休閑在我國已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大眾化的普遍行為,但在休閑觀念、休閑文化和休閑產業(yè)等方面還需要大力培育,需要加強休閑研究,開展休閑教育,使其能顯示中華民族良好的存在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
正如江西省心理援助與研究中心援救部副部長黃鈺所說,每個人的休閑方式都透露著自己的“三觀”和當下的所需。比如,對于媽媽來說,陪伴女兒是最好的休閑方式;對于老人來說,和老伙伴們一起跳跳廣場舞、上上老年大學就是休閑;對于孩子來說,一切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都算休閑。
比起學習休閑,人們更需要學會認識自己。個體是有差異性的,了解自己,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休閑方式。“三公子”認為,要處理好能力和欲望的關系,生活可控才有幸福感可言。
以欣然之態(tài)做心愛之事,休閑也能隨時隨地。
?
相關鏈接:
蒙臺旅游交流推廣活動在內蒙古舉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