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在線@你參與“我們這五年·學業進步篇”成果分享展示活動咯!
五年來,你都有什么變化?是證書
拿了一打?還是從“運動白癡”變身“健身達人”?還是變胖了?
學術科研、第二課堂、校園文化、服務基層、創新創業、參軍報國、建功絲路等等方面,五年來你改變的,小中都想知道!
【重點】來了:獎勵是什么?→榮譽證書+獎品
一等獎:榮譽證書+藍牙音箱*10名 二等獎:榮譽證書+精美U盤*20名三等獎:榮譽證書+中國大學生在線T恤*30名!
快戳鏈接了解活動詳情關于啟動“我們這五年 · 學業進步篇”成果分享展示活動的通知
01
北京大學
如何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ofo共享單車的出現讓我們眼前一亮。人們對便利的共享單車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認可,“小黃車”也成了人們對其共同的親切稱呼。
ofo創始人兼CEO戴威2009年進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讀本科,加入北大的第一個社團就是北京大學自行車協會,由此熱愛上了騎行這項運動。后來,他成為一名重度騎行愛好者。攻讀經濟學碩士后,他和朋友開始醞釀一份“自行車的事業”。 2014年,ofo共享單車創立,成為國內首家共享單車公司,首創無樁單車出行模式,致力于解決大學校園的出行問題。
2016年10月,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全國總決賽上,ofo共享單車從全國2110所大學、118804個創業項目、545808名大學生角逐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金獎。
現在,ofo團隊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創業隊伍之一。而ofo共享單車也早已走出校園,成為大街小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截至2017年7月,國內共享單車累計投放量約1600萬輛,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到1.06億。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帶動10萬人就業,而鎖具研發工程師月均工資收入可以達到12000元左右,同時,共享單車還養活了相關自行車企業80%的就業人員。
02
北京科技大學
2013年楊國慶看了《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也仿照里面的內容拍攝了家鄉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鄒城》。紀錄片在鄒城當地轉發量破萬,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舌尖上的鄒城片段
2014年寒假,楊國慶在家鄉做了為期四天的訪問,最后制成20分鐘紀錄片《鄉村四記》。紀錄片反映了我國的經濟改革對于農村的影響,以及農村的精神面貌。
楊國慶與農民交流
2015年,楊國慶在前兩年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組建了孟子居創業團隊,打算以銷售農產品電商的形式幫助農民脫貧。這一年暑假楊國慶帶隊前往了山東省鄒城市的農村,考察農產品產地,并于11月產品正式上線。
孟子居團隊在三只松鼠
2016年,經過了一年的運營,孟子居團隊發現了很多不足。于是這一年暑假,孟子居組建兩個團隊針對品牌策劃以及質量監控問題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同時,楊國慶與其輔導員鄧張升發現了電商扶貧這個方向,親自帶隊前往秦安進行社會實踐調研。12月,團隊發起了“12·9蘋果樹之戀”運動,發動129個團支部認購了來自秦安貧困戶的129棵果樹。
2016孟子居實踐團
2017年,孟子居創業團隊促成了秦安當地企業與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協會合作,銷售來自秦安貧困戶手中的蘋果樹,銷售額達到19萬余元。同時,孟子居繼續將電商扶貧做大,組建了8個社會實踐團前往了全國8個貧困縣做調研。同時,楊國慶同學在延安“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積極參與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并在8月收到了習總書記的回信。8月1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報道了孟子居團隊在延安的扶貧創意。
2017孟子居實踐團
2017 楊國慶接受央視采訪
03
深圳大學
24歲時,大部分人剛出校門不久,還是一個工作上的“新手”。而24歲的李帛倫,已經創業四年,做出一個覆蓋120萬用戶的APP“兼職達人”,擁有一家估值1.5億元的公司。
出生并成長于新疆喀什的李帛倫,2011年考上了深圳大學。抱著“闖一闖,倒騰出點成績來”的想法,李帛倫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大二的暑假,他拉上六名同學,辦理了休學,拿著東拼西湊的20萬元資金,成立了青木網絡公司,進駐深圳大學創業園。并策劃了自己的創業項目——“愛社團”APP。
從一個對商業計劃書都無從下手的“小白”,到逐步學習怎樣撰寫商業計劃書、一個創業項目要怎樣找到適合自身的商業發展模式……李帛倫在創業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然而由于技術欠缺,李帛倫的第一次創業以失敗告終。
但很快,李帛倫就帶著自己的小團隊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兼職達人”APP。這一次,他終于成功走上了創業的大道。從一開始的7個人,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發展到現在整個公司就職人員達70余人,在北京、上海先后設立分公司。2015年4月上線至今,“兼職達人”APP目前擁將近100萬用戶群體,已覆蓋全國70多個城市。還曾獲得百度手機助手“金熊掌獎”;深圳電視臺財經生活頻道等媒體曾先后進行采訪、報道。
面對成績,李帛倫很淡定地說:“人生才剛開始,路還很長。”
李帛倫和他的創業項目“兼職達人”
李帛倫在百度手機助手金熊掌獎決賽現場
04
江西財經大學
同夢者眾,同行者寡,而在江財維享社,同夢同行。江財維享社(TEDxJUFE)召集了一群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年級但懷著同一份情懷的學子,一起奔赴這場理想主義者的聚會。五年來,他們一路攜手并肩,共同拼搏,TEDxJUFE線上聯動線下,不斷擴大在校園內的影響力。
2013年,一個唯一,兩個第一
2013年,陳心琦在臺灣交換學習過程中接觸到了當地的TEDx文化并深受啟發,回到江西財經大學后決心創建江財維享社。在當年4月成功獲得美國TED總部授權,成為了TEDxJUFE的唯一策展組織。至此,TEDx文化在江西開始傳播。
2013年6月,第一次分享會——「同」成功舉辦。本次分享會在周邊高校引起了廣泛關注,同時為之后的年度大會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經驗。
2013年11月,第一次年度大會“Crossover 跨界”成功舉辦。鼓勵同學們跨領域式交流,傳播聆聽式互動學習的樂趣,激發自身創造力以尋求改變。
2014年,取得全球直播權
為了進一步傳播TED文化,經過TEDxJUFE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在30周年慶典上,江西財經大學維享社拿到了江西地區唯一TED2014年度大會轉播權。
2015年,成功舉辦第一屆尋找TEDx演講比賽,聆聽青年的聲音
“思想需要傳播與碰撞才會變得更有價值。基于這個理念,我們渴望通過演講比賽的方式來尋找新鮮有趣的靈魂,讓更多的人聆聽青年的聲音。” TEDxJUFE的現任社長回憶道。
2016年,年度大會多頭齊進,周邊產品受熱捧
結合前兩次的經驗,第三次年度大會采用了線上線下聯動,多平臺同步宣傳的方式,同時首次以搶票售票形式限定人數,并設計了多種周邊產品在當日發售。
2017年,取得First主動放映線下放映權
懷著對興趣愛好的堅持與情懷,在社團幾位“文青”的牽頭與全體社員的共同努力下,江財維享社申請并成功得到了First主動放映官方許可,并在四天內陸續放映了13部來自海內外優秀的青年電影。
五年來,江財維享社借著TEDx品牌的優勢,一直追求著自由與創新,開展了一次又一次情懷滿滿的活動。江財維享社的歷史上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分享會,而有更多其他形式的分享交流活動,一直追求著TED文化的多元、跨界、創新。
TEDxJUFE的努力與改變,未完待續。
05
長春工程學院
“創業不是過家家,不能沒有周計劃,像無頭蒼蠅般亂串!”這是來自長春工程學院創一團隊負責人劉智勇與隊友之間的一次交談。
“創一”是一支什么樣的團隊?
“創一”是一支致力于動車領域相關零部件產品檢測設備研發的團隊,團隊創建于2016年2月份。依托于長春工程學院在線檢測技術綜合實驗室相關資源條件,打造在線檢測設備,擺脫現有檢測產品的不足或是技術壟斷。
發現問題,組建團隊
2016年3月份,劉智勇第一次踏入檢測技術綜合實驗室,與老師一起從事科研項目。2015年因高考失利,帶著遺憾到長工程的他,本來對大學四年沒有太多規劃,而當走進實驗室的那一刻,他開啟了自己的科研之旅,也在一次次科研實驗中,發現了創業商機。后來他在老師的提議與鼓勵下,開始招募隊友,組建“創一”團隊。
一路艱辛,摸爬滾打。
2016年5月,團隊剛起步時,他們先跟老師一起完成剛剛招完標的一套檢測設備的研發,需要在四個月之內,完成產品的驗收。從此他們跟老師一起開始了產品的研發工作了。
2016年7月到9月,兩個月的時間里,老師們負責設計設備圖,以及考察生產產家,他們則根據老師給的控制系統圖,進行電路部分的連接。面對枯燥忙碌的工作,劉智勇堅持了下來。
2017年1月份,到了放寒假的時候,團隊隊友都回家了,他依然選擇跟老師前往長客現場對設備做最后的現場調試。
不忘初心,收獲碩果。
2016年5月份,他們完成了大學生創新訓練省級項目的結題工作,項目成果在學校進行了展板宣傳。
2016年7月份-12月份,他們協助老師們完成了動車輪對測量機的研發工作。
2017年1月份-2月份,他們與老師一道前往長客公司進行設備的現場調試,調試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是也同樣很享受。
2017年3月,他們申報了兩項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并在4月底,參加了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經過長達4個多月的努力,最終獲得了一項省級金獎,一項省級銅獎。
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申報了5項國家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發表了一篇專業論文。
展望未來,劉智勇表示他們的團隊會繼續走下去的,不論路途多么遙遠,過程多么累,多么辛苦,他與他的創一團隊始終選擇風雨兼程,無悔青春。
小中歡迎大家積極參與微博話題#五年發展點滴印記#與大家分享你的五年變化,講講你的五年故事~
?
?
?
相關鏈接:
廣西糖業“二次創業” 啟動建設中國糖業產業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