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襄垣縣霍村新農村建設景貌。 張羽 攝
據了解,根據“千年古縣”認定標準,入選縣區需置縣1000年以上;專名沿用至今1000年以上,或歷史上雖有短暫變更但又恢復使用至今的;地名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知名度高;或擁有特征明顯的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獨特且富有傳承價值的傳統文化之一的實體文化。
圖為襄垣縣仙堂山景區全景。 張羽 攝
襄垣歷史悠久,在禹時代,襄垣屬冀州之域;到虞舜時,為并州之地;春秋時歸屬黎國;戰國初,趙、韓、魏三家分晉,襄垣始屬韓國,后歸趙國,因而歷史上有“古韓”之稱。公元前260年,秦王龁攻趙,趙襄子筑城于甘水(今濁漳河)之北,因城系趙襄子所筑,故名“襄垣”。“襄垣”之稱的由來記載了歷史的變遷,而同樣悠久的還有因紀念法顯而修筑的仙堂山古廟,始建于明代為懷念媧皇圣母普救生靈恩澤的媧皇宮,如畫中取景的寶峰湖;襄垣的手工掛面、腥湯素餃、酥絲餅、扯面更是享有盛譽,許多游客慕名而來品嘗這特色美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