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歲上大學,總被人問“你們能適應嗎”——
走近高校“少年生”
一般的學生都是18歲高中畢業上大學,但近日南京高校陸續迎來的2017級新生中,出現了不少十四五歲學生的身影。今年的少年大學生怎么這么多?頂著“神童”標簽的他們適應高校的學習和生活嗎?最近,記者走近他們身邊,進行了探訪。
十四五歲新生現身多所高校
中國藥科大學年僅15歲的新生廖小雨來自重慶,高考成績高出本一省控線86分的他被錄在了中藥學專業。作為鄉里鄉親人人稱道的“天才兒童”,廖小雨3歲就上了小學一年級。“小學時候成績一般,經常邊哭邊做作業,做完作業才能吃飯。如果真要說有什么秘訣,那可能就是來自自己心里的一份擔當。”他說,12歲上高中時,最敬愛的父親因病去世,自此他便立志投身醫藥事業,“我想研究藥物,這樣才能幫助更多被病痛苦楚折磨的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務工程專業15歲的張其霖來自重慶,他2歲識字,4歲進入小學,9歲初中,12歲便順利升入高中,高考成績超一本線96分。“我的外婆是小學老師,小時候是她對我進行的啟蒙。”他說,選擇“修飛機”專業也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初中畢業后的一次旅行,在機場我第一次近距離見到了機場地勤人員,看著他們默默無聞做著這樣重要的工作,我十分敬佩。”
記者統計發現,東大、南理工、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多所高校也都有年紀僅十四五歲的新生。
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副處長高蓓蕾認為,這么多少年生的出現,和中小學的個性化教育有關。“以前的教育剛性更強,不達到一定的年齡不能入學,現在彈性更大,只要符合相關入學條件,提前上學、跳級等都可以實現。”
經常被問“適應大學生活嗎”
貼著“神童”的標簽,這些少年生一進校,就受到各方關注。因為頂著“違背成才規律”的爭議,他們走到哪,都會有人詢問:你們能適應大學生活嗎?
“對于我來說,一切都很新奇,目前正在軍訓,生活上自理沒有問題,學習上還不知道。”今年從南京二十九中考進東大的14歲小伙子李洪沅說,學校在提前面試時,對他們從學習到生活、團隊合作等都進行了全面的考察,還住了一個晚上,此前自己也對大學的學習做了全面了解,“應該問題不大。”
去年畢業的申怡飛當年考入東大時15歲,在讀本科的幾年,他被同學們稱為“獲獎專業戶”——校優秀團員、三好學生、十大健雄學子……更在大三時,以學院專業第一的成績保研,師從“中國4G技術掌門人”尤肖虎教授。
“這些孩子都特別聰明,學習能力強。”東南大學是南京地區每年招收少年大學生最多的高校,也是招收少年大學生歷史最長的高校,今年錄取的少年生有10人。該校集中培養少年大學生的吳健雄學院副院長況迎輝介紹,統計數據顯示,經過4年本科學習后,他們中有70%-80%的學生會選擇繼續攻讀碩士,一般不會直接就業。
極少部分學生因不適應退學
宋文清是東南大學2013級少年生,這位來自山東的女孩當年考上東大時才13歲,今年已經順利畢業,并考上了南大研究生。但宋文清坦言,剛上大學時,壓力很大,“記得當時上雙語物理,老師全英文授課,上課幾乎完全聽不懂。”她說,那段時間,自己也很痛苦,每天學習到10點多鐘,一點都不敢放松,爸爸媽媽也不斷給她打氣鼓勁。和她一起入學的少年生中,后來也確實有人因為跟不上而留級或者退學。
東南大學相關負責人透露,少年生也是普通人,同樣面對課業壓力,對人生有過迷茫。跟任何一個班級一樣,也有無法適應的個例,平均兩年可能有一位學生退學。2014年招收的20名少年生中,就有一人因為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而退學。
“并沒有數據顯示,少年大學生留學、退學的比例比一般大學生高。”高蓓蕾說。今年大四的少年生陳萌也表示,她覺得難的科目,其他的學生也都覺得難。
東南大學2014級少年班的班主任戚戎老師說,不要用懷疑的眼光看待這部分學生,他們在學習、生活上也不需要特殊的政策,“只要對他們多點關心,在需要時及時提供幫助就可以了。”
本報記者 談潔 本報通訊員 姜晨
?
相關鏈接:
為提高考研率 江蘇一高校要求社團不得招新生
海南師大法學院與美國高校開展合作 大四學生可申請赴美讀研
揚州一高校開學典禮 校長“網言網語”話擔當
北京完善高校學生資助體系 防范網貸、傳銷等危害新生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