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業第二辦公室”建起互聯網“微城市”
-見習記者陳卓斌
海南日報記者程范淦 通訊員陳金梅
近日,海南生態軟件園團隊剛剛完成了公司關于“超常規發展行動計劃”大研討的終極考核。上至副總,下至基層員工,每個版塊,每個人都要結合海南生態軟件園探尋1000億產業之路、海南生態軟件園“超常規發展行動計劃”兩方面內容提出工作規劃。
對此,新員工表示壓力巨大,老員工們則習以為常,在他們看來,公司追求發展的步子一直沒有停步。正因如此,這片曾經的荒地才變為了現在規模宏大的園區,開出了絢麗的產業之花。如今,在向著海南1000億互聯網產業的目標邁進之時,海南生態軟件園仍期待著繁花滿路的未來。
破土:克服困難開拓產業新天地
早在1997年,海南便提出建設“信息智能島”,期望在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應用、電子政務發展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但起步之初,在培育IT企業成長、促進信息產業發展等方面一直舉步維艱。
2007年6月6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在海口舉行信息產業與信息化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決定共建海南生態軟件園,一圓海南追逐了10年的信息夢。
人才乃萬事之基。在成立平臺公司后,海南生態軟件園面臨的首要難題便是如何招收人才。作為早期員工,海南生態軟件園行政人力資源中心總監金利還清楚記得,當時園區熱情、高標準地接待應聘者,但不少人在看過當時尚未成形的園區后,因前景未卜打起了退堂鼓,入職的人寥寥無幾。
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員工來自島外,吃飯、住宿、交通等問題迫在眉睫。金利告訴記者,自己來平臺公司報到的第一天,就馬不停蹄地前往人生地不熟的老城鎮政府,商量在食堂搭伙吃飯的問題。隨后,公司一邊幫助員工租房,一邊撥出車輛,定點接送員工上下班,暫時解決了員工的后顧之憂。
發芽:多管齊下打好市場突圍戰
直至2009年4月,園區公司拿到第一宗地,5月20日舉行開工儀式,10月正式破土開工。不建廠房建“小別墅”,種草栽花造花園,海南生態軟件園別出心裁的建設方向,使許多人難以理解,“圈地蓋樓”“做房地產”的質疑聲不斷傳來。
但軟件園的領導層清楚地意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移動辦公的實現,企業在海南開拓“第二辦公室”也是新的市場機遇。于是園區在發展初期,就創新性地確立了打造“軟件企業第二辦公室”的市場定位。
2015年,園區物理空間和產業集聚有了一定的基礎,加上基于海南島嶼經濟特點以及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等綜合分析,軟件園提出戰略轉型——聚焦發展互聯網產業,創新性提出“微城市”,15分鐘步行距離,實現事業、家庭、健康平衡新主張的差異化定位,把海南自然生態環境發揮到極致,把產業生態環境打造到極致,為入園企業打造集工作、生活、商務交流、休閑娛樂、教育、醫療等于一體的互聯網“微城市”。
栽好梧桐樹,引得金鳳來。前瞻性的轉型升級使得園區發展取得質的飛躍。目前,園區已有騰訊、華為、百度等多家龍頭企業進駐,入園企業累計超過1900家,2016年園區實現稅收11.2億元,同比增長39.48%;2017年1月-7月實現稅收8.14億元,同比增長47.83%。
開花:敢闖敢試書寫美麗新篇章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各職能廳局以及澄邁縣的支持和指導下,海南生態軟件園不斷創新服務機制,依托全國首個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地區優勢,取得了累累碩果。
3小時,一家企業注冊辦結;5個月,投資1.3億元建成擁有頂級教育資源的海南紅黃藍國際幼兒園;1年,46萬平方米沃克公園辦公區建成使用;實施以規劃代立項、以承諾代審批,海南生態智慧新城(軟件園二期)在7.1平方公里的“畫卷”上真正實現了“一張藍圖干到底”。
區域內企業自建辦公樓無需再進行單個項目審批,只要符合規劃,一紙承諾便可開工。目前,海南生態智慧新城已通過規劃審批,各個功能區劃分明確。通過招商活動,騰訊生態村、中國游戲數碼港、中國智力運動產業基地等多個百億級項目花落軟件園。國際學校預計今年底開工建設,國際醫院等項目也將相繼啟動。
目前,海南生態軟件園正在實施“超常規發展行動計劃”,計劃用3年時間,一次性建成500萬平方米產業新城,“十三五”末實現收入500億元,累計稅收100億元,助力海南“十三五”互聯網產業1000億元目標達成。(海南日報金江9月8日電)
?
相關鏈接:
海南住房公積金“互聯網+”信息系統通過住建部驗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