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全社會形成知識創造價值的氛圍,才能讓奮斗的目標變成現實,讓勵志的寄語激勵前行
經由人生冶煉的肺腑之言,更易引發靈魂深處的共鳴。近日,河南省實驗中學開學第一天,教室黑板上一段落款為“農民工致所有的莘莘學子”的留言受到追捧。“不奮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揚帆,沒人幫你啟航”……盡管寥寥數語、字跡潦草,卻“勝過千言萬語,讓人震撼”,被該校師生當作開學最好的班會主題。
這段“舍不得擦去”的勵志寄語,出自一名粉刷墻壁的農民工之手,既表達了對中學生莫要辜負時光的衷心囑托,也夾雜了鞭策自己“知來者之可追”的美好愿望。與其說是一碗回味無窮的心靈雞湯,不如說是一個傳遞“知識改變命運”觀念的通道,學子們可以從中覓得揚帆啟航的動力,成年人也能重拾繼續奮斗的決心。其中蘊含的人生向上的密碼,正是這段勸學留言最發人深省的力量。
“陽光照亮世界,知識照亮人生”。這種力量的根源,來自對知識價值的篤定。有人曾說,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經濟時代,一個人讀十幾年書,才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如果在最好的年華錯過知識的積累,在前行的路上缺乏求知的后勁,書寫人生篇章的過程往往會舉步維艱。農民工“金玉良言”的走紅,印證了人們對知識價值的真切認知,對知識改變命運的深信不疑。
小到個人的命運轉折,大到民族的復興進程,知識帶來的改變隨處可見。去年,來自湖南的何江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致辭中說,因為知識的眷顧,自己實現了從“農村娃”到“高材生”的蛻變;今年,國產大飛機飛天、國產航母下水、天舟翱翔太空、量子通信驚艷全球……創新發展與知識的價值交相輝映,照亮了一個國家的發展前景。這些正在發生著的鮮活故事,是促使農民工在忙碌之余一揮而就、表露心跡的底色所在,也是最能說服人心的事實論據。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盡管重視知識的價值是時代的公約數,但在現實中,求知者的境遇卻時常不盡如人意。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提到涼山州的懸崖村,“感到很揪心”。無論是讓總書記牽掛的每天攀爬懸崖上下學的孩子,還是在黑板上留言表露心跡的勵志農民工,他們將改變命運的希望寄托于知識的心思并無二致。比起現實的梯子,為孩子們架起知識的階梯更為迫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為每一顆求學之心提供安放空間,讓每一個奮斗的人看到夢想實現的曙光,才是在勵志之余更需要耕耘的地方。
正因如此,去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激發了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根據最新統計,今年我國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達10萬人,同比增長9.3%。只有在全社會形成知識創造價值的氛圍,才能讓奮斗的目標變成現實,讓勵志的寄語激勵前行。
“知識的確是天空中偉大的太陽,它那萬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黑板上的粉筆字跡或許終將褪去,但對聽聞過這段留言的人來說,那透過文字震撼人心的力量永遠不會消散,對知識的信仰將歷久彌堅。(盛玉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