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23日訊(記者戴璐嶺)四川是休閑農業大省,中國“農家樂”發源地。發展休閑農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城鄉居民消費升級,推進產業精準扶貧,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必然選擇。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砥礪奮進的五年】四川:“農家樂”發源地 休閑農業成農村經濟新亮點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7-08-27 18:45

      溫江區和盛鎮友慶惠美花境(圖片由成都市溫江區農發局提供)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23日訊(記者戴璐嶺)四川是休閑農業大省,中國“農家樂”發源地。發展休閑農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城鄉居民消費升級,推進產業精準扶貧,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必然選擇。

      成都溫江區的五月玫瑰園就是四川發展休閑農業的一個縮影。這里是頗受市民青睞的賞花去處,一千多種玫瑰花到了夏季便悄然綻放,法式庭院玫瑰園深受喜愛。因此,五月玫瑰園也被納入了“四川省鄉村旅游提升行動計劃”,成為集玫瑰品種培育、主題花卉觀光、庭苑藝術展示、玫瑰商品展銷、休閑度假療養為一體的現代生態觀光文化旅游度假村。除此以外,在溫江的萬春鎮,一座座別墅式的幸福田園新農村,更是令城市居民對農村居民的生活產生由衷艷羨。

      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農業廳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以建設休閑農業景區和培育休閑農莊為抓手,大力推動休閑農業轉型升級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休閑農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亮點,農民增收新的增長極。

      溫江五月玫瑰園花海(圖片由成都市溫江區農發局提供)

      其中,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發展水平快速提升。以2015年數據為例,全省休閑農業經營單位發展到3.1萬家。建成以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為依托的休閑農業景區景點4531個。培育以引領全省休閑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休閑農莊1987個。

      產業效益不斷提高,助農增收日益明顯。2015年,全省休閑農業景區景點接待游客3.2億人次,綜合經營性收入1008億元,帶動全省1034萬農民就業,為全省農民人均增收貢獻82.1元。

      品牌培育突破發展,產業地位不斷提升。“十二五”期間,共計培育國家級品牌103個,其中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13個、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精品金獎9個、中國最美休閑鄉村8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3個。認定100家省級示范休閑農莊,網絡評選出十佳精品農莊、十佳鄉村美味、十佳最美鄉村、十佳創意產品、十佳度假村。

      將挖掘農業文化,注重參與體驗,突出文化特色,強化創意設計,促進休閑農業的多元化、個性化發展。優化發展環境,培育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四大”休閑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支持農民利用宅基地發展農家樂,規范質量管理,提升服務水平。鼓勵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開發休閑農業,建設功能完善,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能力強的休閑農莊。支持發展以農(林、牧、漁)家樂集聚的休閑農業專業村,以休閑農業為核心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集聚村。鼓勵開展區域聯合與協作,構建產業聯盟,打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優勢產業帶和產業群。

      此外,建設休閑農業景區。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推進產業基地“景區化”建設,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農耕文化濃郁、表現形式多樣的休閑農業景區景點,打造功能完善的農業主題公園,實現“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民房變客房”。

      打造休閑農業品牌。分層分類培育發展水平高、文化內涵濃郁、差異性強、影響力大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知名品牌。創建生態環境優、產業優勢大、發展勢頭好、示范帶動強的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打造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增收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鎮)。

      推動產業扶貧。支持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彝區、高原藏區“四大片區”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發展休閑農業,加強休閑旅游的基礎設施和農業景區建設,引進社會資本發展休閑農莊,扶持農民特別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發展農家樂,使農產品變成旅游產品,農家院變成旅游設施,綠水青山變成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確保2020年全國實現全面脫貧目標的戰略舉措。

      記者了解到,休閑農業布局方面,四川將以市場為需求,以特色優勢產業為基礎,以城市和特色城鎮周邊、名勝景區旁邊、依山傍水逐草的自然生態區為重點,與新農村建設、產業扶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同步發展、全域推進。形成一批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休閑農業景區景點和專業村,打造有影響力的精品線路,生產標準化、經營集約化、服務規范化、功能多樣化的休閑農業產業帶。依據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地域文化等條件,重點打造“五大”休閑農業發展區。即成都平原休閑農業發展區,立足川西民居和生態林盤特點,以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為載體,建設一批以水稻、油菜、茶葉、水果、蔬菜、中藥材、花卉等為主題的休閑農業景區景點,打造一批發展水平高的農業主題公園、休閑農業專業村、休閑農莊,規范提升農家樂,形成成都平原風光產業帶。圍繞成都平原核心旅游區建設,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將成都平原核心區建設成為世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目的地。

      川西北高原休閑農業發展區。突出高原風光、藏羌文化和紅色文化等資源優勢,以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為載體,依托高原油菜、青稞、特色畜牧業、特色水果、釀酒葡萄等特色產業,建設休閑農業景區景點,打造精品旅游村寨、特色農莊、藏家樂、羌家樂,形成民族風情產業帶。大力發展采摘游、體驗游、度假游、民族風情游、草地游、自駕游和紅色游等。

      川東北山區休閑農業發展區。突出山區生態優勢和革命老區資源優勢,以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為載體,依托蔬菜、茶葉、水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建設休閑農業景區景點,打造農業主題公園,培育休閑農業專業村和休閑農莊。開發生態農產品、紅色旅游商品。

      川南丘區休閑農業發展區。突出川南田園風光和獨特地域文化等資源優勢,以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為載體,依托蔬菜、茶葉、水果、中藥材、花卉、稻漁結合等特色產業,建設休閑農業景區景點,打造農業主題公園、培育休閑農業專業村、休閑農莊。開發特色農產品。打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攀西干熱河谷區休閑農業發展區。立足獨特的光熱資源和濃厚的民族風情優勢,依托特色熱作產業,打造一批以芒果、石榴、桑椹、花卉等為主題的休閑農業景區景點。強化特色農產品、民族手工藝品、陽光康養、體育運動等旅游產品開發。培育一批休閑農業專業村、民俗專業村、彝家樂、休閑農莊。推介一批以特色鄉村游、民族風情游等為主要形式的民族旅游線路。將攀西地區建設成為陽光康養度假目的地。

    ?

    ?

    相關鏈接: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正式開放:輝煌成就鼓舞人心
    【砥礪奮進的五年·走進新疆】吐爾尕特口岸新聯檢大廳10月1日正式投用 提升通關效率
    【砥礪奮進的五年】印度紡織品商人:輕紗細線織就美麗中國緣
    醫改帶來實實在在獲得感(砥礪奮進的五年)
    【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了總書記的囑托】深圳前海:一張白紙畫出美好圖畫

    ?

    相關鏈接:
    【砥礪奮進的五年·為了總書記的囑托】深圳前海:一張白紙畫出美好圖畫
    醫改帶來實實在在獲得感(砥礪奮進的五年)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正式開放:輝煌成就鼓舞人心
    【砥礪奮進的五年·走進新疆】吐爾尕特口岸新聯檢大廳10月1日正式投用 提升通關效率
    【砥礪奮進的五年】印度紡織品商人:輕紗細線織就美麗中國緣
    [來源:四川新聞網] [作者:肖秀燕] [編輯:程小欣]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