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媒體披露,國內的“海歸”在就業市場上正經受著“冷遇”。據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80后、90后留學回國人員中,44.8%的人稅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歸認為月工資遠低于自身期望;另外,專業不對口現象在海歸群體中同樣明顯。(8月22日《時代周報》)
曾幾何時,擁有洋文憑的“海歸”,身上罩有一道令人敬慕的“光環”,那“光環”就像是通行證,能讓他們找到理想的工作。可隨著近年來大規模“海歸潮”的出現,海歸的待遇與預期也與此前形成明顯落差。尤其是近些年,更多的留學生回國就業面臨著與國內大學畢業生幾乎同等的待遇,在部分崗位上,海歸的競爭力甚至不如國內畢業的大學生。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社會和用人單位不再迷戀“海歸”的標簽;二是有些人根本就沒有取得“真經”回來。
其實,不管是國內文憑還是洋文憑,說白了不過是一張紙,用人單位更看重個人適應崗位的能力。就此而言,“海歸”的失落更像是對廣大留學生以及有去海外留學意愿,特別是抱有“鍍金”心理的學生的一個提醒:留學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擁有更光明的前途,但也有可能遭遇失敗,得不償失。
其實,無論在國內讀大學還是在國外深造,大部分人都是為了今后能得到一個自己喜歡并愿意為之付出的工作。留學生在海外求學往往花費頗高,回國就業勢必希望獲得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實現所謂的“高投入高回報”,但隨著出國留學已經從“精英化”逐步走向了“大眾化”,這往往會事與愿違,甚至海歸變“海帶”。
因此,家長在決定是否該讓孩子出國留學時,一定要同時考慮正反兩方面的因素量力而行,這個“力”包括家庭的財力、子女的才力及適應異國學習生活方式的能力等等。此外,孩子在開始留學生活后,家長也應予以必要的關注,了解其生活、學習和心理動態,及時處理問題甚至調整發展思路。畢竟,學業有成且學以致用才是留學成功的標志。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