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假新聞”何以大行其道
李云勇
8月21日《新京報》發表社論《有多少“民生新聞”經不起“翻舊賬”?》:據媒體報道,最近湖北陽邏的一名網友在武漢城市留言板發問:武漢媒體為什么專門報道假新聞?據這位網友統計,涉及改變新洲命運的12大新聞(投資40億以上)的,有11個爛尾了,僅僅地鐵21號線沒有爛尾。
政績爛尾,導致假新聞多多,不算新鮮事。我們經??吹竭@樣的報道,某領導在報紙上白紙黑字地說,不解決某某工程問題,他不離開某某市?,F實是,沒幾年,該領導留下一堆爛攤子,拍拍屁股走人,調走了。湖北這起民間“大數據”分析讓“政績假新聞”現原形,尷尬的恐怕遠不止媒體,當然還包括涉事官員和政府形象。那么,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政績假新聞,這鍋誰來背?原因在哪里?
“個人發展觀”惹的禍。鐵打的城市,流水的市長,比如今天張三當市長,明天李四當市長,缺乏科學發展觀意識,強烈的“個人發展觀”占據頭腦,就很容易各唱各的調,只圖眼前利益,追逐短期政績,缺乏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氣度。這就帶來一系列惡果:張三拆東城,李四拆西城,缺乏以人為本意識,毫無實事求是精神,就很容易走向亂作為,甚至是瞎折騰。
監督不力惹的禍。官員個人想發展,想當大官,都不算壞事,問題是要遵紀守法,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去追求個人發展。官員能做到自覺遵紀守法嗎?要提倡自覺,更要依靠監督,讓法紀監督、民眾監督、新聞監督等多重監督切實見效,否則,層層關卡也會形同虛設。媒體不能只會幫官員個人吹喇叭卻不對其進行輿論監督。如果習慣于刊發數年前的“人大罷免”等舊聞,把舊聞當新聞,如此,輿論監督豈非形同虛設?
追責不力惹的禍。既然政績爛尾,為啥不對官員追責?沒有實施完工的11個爛尾工程,是鐵一般的存在,誰為這些爛尾買單?國家,官員,還是老百姓?當初的規劃呢?市場調研、社會調研呢?那么多的資金去哪了?誰能為老百姓解惑?為啥有些官員,一路爛尾一路高升?干部離任審計是否存在走過場問題?
這警示人們,絕不能讓官員個人私利當道,絕不能讓政績爛尾官員吃香。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嚴厲整治政績爛尾官員,對他們的政績假新聞零容忍,把他們打回原形,接受法紀的嚴厲制裁,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唯有如此,才能讓損害媒體公信力、透支政府公信力的政績假新聞越來越少,乃至最終銷聲匿跡。
?
?
相關鏈接:
保護好文物也是政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