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堅持助學,原為浙醫大教師
8月16日下午3時,位于杭州文二路的浙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辦公室,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身材佝僂,身著儉樸,鞋子上還打著好幾處補丁。“我在浙江日報上看到助學計劃的報道,也想獻出自己的愛心,這是我的資助款。”說著,老人打開背包,拿出一疊用手帕包裹地整整齊齊的鈔票。
生于1932年的王紳森,住在杭州刀矛巷,為了送錢到這兒,他冒著酷暑,花一小時倒了兩趟公交車。“這個孩子和我之前資助過的比較像,希望她也能夠認真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老人資助的孩子詩雨,畢業于常山第一中學,今年以566分的成績考上了浙江一所大學。
登記資料時,工作人員詢問起老人的生活和收入情況。老人的回答更讓大家意想不到。“這些錢,大多都是我每天撿廢舊回收物品掙來的,一個月能掙幾百元,不夠的部分,會用養老金補上。”王紳森說:“你們告訴孩子,不用擔心錢,有需要隨時可以聯系我。”
王紳森說的很平實,但老伴王秀云的話道出了他的心聲:“他并不是因為生活困難去撿廢品,而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學生。”
王紳森年輕時曾是部隊軍官,1978年10月,他轉業到浙江醫科大學(現為浙江大學醫學院),從事國防教育。退休后,由于自己和老伴身體不好,每個月的醫藥費花去不少退休金。但王老閑不下來,想盡辦法用自己的收入里,勻出一定的費用,用來資助他認為應該幫助的人。
“每天都會有好心人來捐款,但是這位老人,用拾荒的錢資助困難學生,我們還是第一次遇到。”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一位工作人員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晝伏夜出拾荒,只為幫助更多人
與老人約定后,記者來到了他的家里。老人住在一樓,小院里堆滿了整理好的塑料瓶、紙箱子,一早就在對撿來的廢品進行分類。
“這些都是我昨天晚上撿來的,收拾好了,會送到廢品收購站賣掉。”王紳森說。每天晚上10時多,王老就會推著他的三輪車,出去撿廢品,一直到凌晨三、四點。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為什么您要到半夜去撿呢?”記者感到不解。
“白天拾廢品的人多,他們比我更需要,我就不和他們搶了。”王紳森說,他習慣了日夜顛倒的作息規律。
周邊的飯店、旅館、小超市都是老人廢品回收的重點,一個晚上下來,他可以撿滿兩個三輪車,每個月能掙到四、五百元。
“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如從前。”王紳森說,隨著歲數的增大,他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經常覺得腰酸背痛。
不過,想起自己的努力幫助一些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王紳森顯得非常開心。他從箱子里拿出一封信和照片,開心的和記者說:“這是我之前資助的孩子給我的,她現在找到了工作,也成了一名教師,我覺得我的付出特別值得。”
王紳森說,從1978年到1993年退休,15年里,大多數浙醫大的學生都聽過他的國防教育課。在工作中,遇到生活困難的學生,他也會及時幫助。“有些學生沒錢交學雜費或者飯錢,我會幫著先墊著,15年來,我幫助過的學生,也有好幾百個了。”王紳森說。
1993年,王紳森從崗位上退休,但他仍然通過各種方式去資助困難學生。2012年,他在媒體上看到常山女孩徐玲玲為大學學費擔心,暑期還在到處打工的消息后,就想辦法聯系到女生本人,幫她解決了燃眉之急。信和照片,正是徐玲玲寄的,從2012年到2016年,王紳森共資助了18000多元,幫助她順利畢業,如今憶成為一名英語教師。在信中,徐玲玲感謝了老人對她的幫助,并表示會記住老人的教誨,努力工作,幫助更多的孩子,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年紀大了,找不到別的工作,但還是想通過自己的勞動,幫助有需要的人”。老人對記者說,只要身體允許,就會將助學進行到底。
?
?
?
相關鏈接:
北京市教委:“教師暑期游覽禁發微信微博”系謠言
海南2017“優秀鄉村教師”“優秀特崗教師”候選人名單出爐
教育部公布新一屆職業院校教指委組成名單 市旅職校兩教師入圍
在職教師線上兼職是否違法存爭議
在線教育之亂:在職教師線上兼職是否違法存爭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