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代表生命,象征活力,預示健康,是充滿希望的顏色,更是三亞發展最鮮亮的底色。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方向,是審時度勢,順應時代潮流、符合三亞建設國際化熱帶濱海旅游精品城市的大局定位。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三亞的最大優勢,也是發展的最大本錢。近兩年,三亞先后修建了東岸濕地公園、豐興隆橋頭公園、紅樹林生態公園等八大城市公園,新增近287萬平方米綠地。這些免費開放的城市公園將有力提升城市生態功能及宜居指數。”
▲東岸排洪溝經改造后綠意盎然,生態面貌大變樣。本報記者 孫清攝
生態惠民
新建改建八大城市公園
臨春嶺腳下,三亞市民果園花果飄香;紅樹林生態公園旁,白鷺互相追逐翩翩起舞……生態三亞讓人心馳神往。在三亞“雙修”工作之前,這些地方都是房地產商眼中的“肥肉”。您可能想象不到,市民果園原為城市建設用地,計劃建設兩棟20多層地產項目;紅樹林生態公園原為富斯·福水灣項目,規劃建設一幢酒店和7棟高層住宅。
由于占用山體、河道,破壞生態和城市景觀,三亞好幾處房地產項目從開始就爭議不斷。不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紛紛建言,要求重新評估項目建設的生態合理性,建議取消開發、還綠于民。經過大量的實地調研,三亞市委、市政府廣納諫言,抱著“還綠于民、還景于民”的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通過土地置換等方式補償企業損失,并著手改建成市民休閑娛樂的城市公園。
▲7月19日,金雞嶺橋頭公園西岸,景色秀麗,又為市民提供一個休閑度假好去處。本報記者 孫清 攝
“將生態環保與開發建設統籌好,絕不以犧牲生態為代價搞建設,只有保住了三亞的生態環境,才能保住三亞發展的最大本錢”;“要堅決保護好三亞的生態環境,按照中央提出的‘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要求,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突破,當好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市”……無論是實地走訪調研還是例行會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嚴朝君都高度重視三亞的生態環境,要求相關部門嚴格把控,做好統籌規劃。
“以前健身都不知道去哪兒好,現在家門口就有好幾個公園,不僅方便,而且環境也很好。”近兩年,三亞新建改建了東岸濕地公園、豐興隆橋頭公園、紅樹林生態公園等八大城市公園,新增近287萬平方米綠地。八大城市公園均免費對市民游客開放,有力提升了城市生態功能及宜居指數。
▲抱坡溪濕地公園效果圖
在生態公園建設上,三亞不惜重金、不遺余力,讓市民游客盡享生態之城、健康之城。記者了解到,今年三亞“雙修”升級版計劃建設新岸濕地公園、抱坡溪濕地公園、荔枝溝社區公園、月川中軸帶狀公園等4座公園,另外還有月川濱河公園、同心家園三期周邊街頭綠地、月川生態綠道工程及三亞市301醫院—蜈支洲島碼頭路段、海棠灣海岸大道、海棠灣灣坡路—江林路等16條道路綠化彩化工程。
目前,4座公園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其中抱坡溪濕地公園進度最快,7月24日開標,7月30日進場施工,預計2018年2月完工;新岸濕地公園預計8月底開標;荔枝溝社區公園8月2日開標,預計2018年1月完工,目前吉陽區正在編制征地補償方案;月川中軸帶狀公園已完成立項、可研報告編制,下一步進行可研評審,該項目將在月川安置區建設完畢后實施。“個別項目還存在著征地的問題,但我們一定會盡快溝通解決,爭取按時按質完成這些工程,早日惠及周邊百姓。”市園林環衛局相關負責人說,去年建成規模的東岸濕地公園、月川生態綠道、金雞嶺橋頭公園、紅樹林生態公園等“雙修”項目今年將會實施續建,功能繼續提升。
▲市民果園綠意盎然。本報記者 翁葉俊 攝
山體修復
今年內修復35處破損山體
如今,漫步在抱坡嶺腳下,只見三角梅、鳳凰樹以及自然生長的各色野花野草搖曳生姿,除了滿眼的綠,還有紅的、黃的、粉的花草點綴其間,多彩色調和諧地鋪展在山嶺上,一派花香鳥語讓人心曠神怡。誰都不曾想到,這里原來是一塊“禿頭”山,經過三亞市委、市政府近兩年的“精心裝扮”,才有了如今的鳥語花香。
“生態環境是我們三亞最大的比較優勢,是我們最大的本錢。”市委副書記、市長吳巖峻表示,今年要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城市“雙修”工作,要通過“雙修”進一步優化三亞的生態環境。
山體修復工程猶如一個個神奇的“調色盤”,去年三亞已成功修復抱坡嶺等受損山體,12.6萬平方米的綠色重現山間,綠化率接近100%。今年,三亞還將全面開展“雙修”升級版建設,加大山體修復力度,41萬平方米的增綠將給35個破損山體重披“綠衣裳”。一道道經年累月的“傷疤”將逐一修復,三亞城市品質和形象不斷提升,更多的三亞百姓和外來游客持續提升幸福感。
“為進一步助力全域旅游,將交通沿線建成景觀帶,本次重點修復旅游通道沿線嚴重影響景觀的18個山體,其余17個山體采取自然覆綠或少量工程覆綠措施。”據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35個破損需要修復的山體中,有17個山體正在施工,1個山體正在招標,17個山體正在重新論證。17個正在施工的山體已完成工程的40%。
“城市綠化是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有業內人士表示,注重生態保護、資源綜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僅要有現代化的物質基礎,還要有與之相配套的生態文明。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優美、舒適、方便的生活居住環境。
?
相關鏈接:
尋跡海南十六城?文昌(五):石頭公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