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暑假,就有不少大學生選擇參加支教等志愿服務活動,而大學的獎學金評定、保研、出國機會也或多或少與學生志愿服務有所關聯。但是,個別學生在網上購買一紙志愿服務證明,甚至這些證明還蓋有公章。更加蹊蹺的是,除紙質證明外,在全國最知名的志愿者管理服務信息系統以及志愿中國下面的“志愿匯”APP上,一些淘寶商家甚至能夠為購買者錄入志愿時長,包括志愿活動時間、志愿地點也能隨意填寫。(7月30日《光明日報》,7月28日《北京青年報》)
網購志愿服務證明,是褻瀆志愿服務精神、傷害社會公平正義的無德行為。本來,志愿服務是在不求回報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進步,公民自愿付出個人時間及精力,為社會提供無償、熱情、友愛的服務??梢哉f,志愿服務幾乎是每個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然而,當絕大多數大學生在老老實實、辛辛苦苦地從事著志愿服務,并時刻準備要將一腔志愿服務精神,內化成長期的社會服務意識之時,個別大學生卻能用網購到的志愿服務證明蒙混過關,這讓那些真心從事志愿服務的大學生怎不會產生心理不平衡?當弄虛作假者拿著足以以假亂真的一紙志愿服務證明,排擠他人,不勞而獲,獲得綜合測評加分、獎學金評定、保研出國等機會時,更會動搖許多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意愿。當志愿服務的民意基礎被嚴重動搖,志愿服務又如何變成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網購志愿服務證明是在為虎作倀,讓所謂的“志愿服務”成少數人的牟利工具。志愿服務不能借公益之名行牟利之實。同樣,志愿服務證明的開具、志愿服務信息的填寫等與志愿服務相關的事項,也不能借公益之名行牟利之實。而那些在網絡上販賣志愿服務證明的商家則明顯是以此牟利,他們制造虛假的紙質證書、加蓋假章,還涉嫌違反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購買者則屬于為虎作倀,如果用買來的這種證明求職,則涉嫌編造履歷,違反勞動合同,有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危險。
反思了網購志愿服務證明的危害,再來看看這個灰色生意為何能做成。有幾所高校的老師表示,雖然志愿服務證明在加綜測、評優評獎、保研出國等方面有優勢,但學校只是鼓勵學生參加志愿活動,不會強制,學校對志愿服務證明就不會嚴格審核。實際上,既然學生參加志愿服務能獲得某些好處,有可能享受到甜頭,學校理應加強審核,出現造假應立即調查核實,對學生取消某些好處,并進行批評教育。尤其是把公益服務算作學分的高校,更要防止志愿服務弄虛作假。
2015年,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下發《關于規范志愿服務記錄證明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建立志愿服務虛假證明相關責任追究制度。要求按照“誰證明誰負責”的原則,逐步建立志愿服務虛假證明責任追究制度和監督檢查制度。對出具、偽造虛假志愿服務記錄證明的單位或個人,分別作出處罰,探索將其納入單位或個人誠信體系,并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從網購志愿服務證明盛行來看,這項要求在一些地方恐怕并沒有實質性推進,這塊短板當盡量補齊。(何勇海)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