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提出吸納貧困戶進合作社抱團發展
王攀:我不能光顧自己,得發揮帶頭作用
-見習記者唐咪咪
海南日報記者郭暢 通訊員林學健
“別看香豬個頭小,個個都是寶,一頭小豬可以賣到800元。”今天一早,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平鎮南坵村貧困戶王明權忙著去給合作社的小豬喂食玉米粒。
可在1年前,王明權還為生計苦惱,找不到致富門路。現在的他可是自信十足:“明年我繼續跟著合作社養豬,爭取早日摘‘窮帽’。”
王明權口中的合作社正是當地的天水原生態香豬野豬養殖合作社,由南坵村村民王攀通過自籌的方式成立于2016年。成立之初,合作社只有王攀一人,既要擔任理事長進行經營,又要成為養殖戶負責養豬。
他購入269頭種豬,聘請了4名農戶,在山頭蓋起了500平方米的豬舍,他把2個月以上的香豬都放養到山頂,早晚喂食玉米粒,摸索出了獨特的“山頂放養”養殖方式。
“香豬養殖成本低,收益較為可觀。”王攀說,通過“山頂放養”模式養殖的香豬半年便可出欄,成年香豬市場售價高達3000元。嘗到了養殖方式帶來的甜頭,王攀的合作社經營得有聲有色。
果子眾人享,味道甜又甘。2017年,瓊中中平鎮推行“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生產模式,王攀得知后便跑到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去,主動提出吸納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實現抱團發展。“我不能光顧著自己,得發揮帶頭作用。”王攀說。
隨即,由鎮里解決資金問題,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吸納南坵村33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扶持貧困戶每人4000元的入股金,共計52.4萬元。
王攀開設免費培訓班,吸引貧困戶主動參加技術培訓,力爭讓貧困戶盡快掌握“山頂放養”養殖方法,解決了技術不足的難題。同時,該鎮政府選址為合作社建立繁育基地, 81間飼養間可以進一步擴大香豬、野豬種苗培育的規模。
據悉,合作社現有香豬、野豬400余頭,上半年已出售31頭。
在合作社與貧困戶簽訂的保底協議中,每年合作社將拿出一部分的利潤用于貧困戶分紅。上述做法,既保障貧困戶如期脫貧,又能提高他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實現“魚、漁”兼得,持續“造血”的目標。
“等山中野豬與成齡香豬配種后可雜交出新品種,可以使肉質更加緊實,價格也更高。”在一次技術培訓中,王攀與貧困戶分享著經營思路,他認為:讓貧困戶看見致富希望,才能激發他們的發展動力。
(海南日報營根7月26日電)
?
相關鏈接:
瓊中一名村民自掏40余萬補貼合作社種植戶 趟出致富新路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