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圍繞“濱江濱海規劃建設”開展百日大研討大行動
做足生態文章 留住文化基因
美麗的濱海城市——海口。記者黃一冰 攝
研討出良策
圍繞“濱江濱海規劃建設”研討查擺是海口帶頭深入開展百日大研討大行動“十大重點”內容之一。那么,究竟該如何借助規劃,克服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困難與問題,規劃建設好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呢?為此,記者采訪了城市規劃專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及市規劃局副局長吳涵。
城市發展需“質”的飛躍
南渡江從西南蜿蜒而來,流過整個瓊北大地,在海口注入浩瀚海洋。南渡江干流與漫長的海岸線,構成一個巨大的“T”字形。正處在南渡江肥沃而廣闊的三角洲地帶的海口,擁有建設一個宜居城市的良好稟賦。為此,我市提出了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的設想,并邀請了一流的城市設計專家進行大手筆規劃。
經過多年的建設,海口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但依然存在諸多困難與問題。為此,我市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決心在水體治理、城市增綠、交通優化、棚戶區改造、文化復興、品質提升、土地修復等七方面著力,推進城市發展“質”的飛躍。而這些,正是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內容。
“空氣質量優良、藍天碧海、綠樹成蔭,建筑的形象既有歷史的底蘊,又有現代城市的風貌,老百姓在海口的生活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成為廣大市民宜居、樂居的美好家園,成為廣大游客宜游、樂游的旅游城市。”王凱這樣表達他對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的期待。
城市設計要留住特色
那么,海口將如何規劃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呢?王凱認為,海口要進一步提升城市設計水平。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城市的規劃設計理念,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細化城市交通、水系、綠地、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等專項規劃,精心設計城市天際線,注重對城市形態、城市輪廓、建筑風格色彩、瓊北地域標識等要素的建設引導,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等“基因”。嚴格管控海岸線、江岸線,抓好南渡江、海甸溪兩岸保護與開發,做好紅樹林濕地、羊山濕地、火山風貌文章,使城市整體風格更加和諧、協調。
王凱提到了濱江濱海花園城市規劃的三大要點:一是生態優先,以生態文明為引領,充分保護和利用好海口的自然資源,這是規劃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的基礎;二是高標準定位,其中關鍵是按照國際化的標準,在居住、公共服務、交通設施等各個方面都按照國際化標準來布局;三是良好的城市管理,從居民小區的管理,到城市交通的管理,再到公共服務設施的管理等等諸多方面,都要城市長效治理,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把市民訴求有效解決在基層,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我覺得如果從規劃的角度來說,它就是一盤棋。規劃不是說說話、畫畫圖,而是從遠景目標規劃再到具體管理,必須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王凱說。
那么,海口應該如何建設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呢?王凱認為,首先還是要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一些重大基礎設施,如美蘭機場、新海港等建設,城市的快速交通建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是濱海地區的旅游道路建設;還有市政基礎設施,包括給水、排水、污水處理以及路網、光網、電網、氣網等的建設。這些設施比較隱秘,一般市民不太關注,但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高效運轉才能保證城市的正常運行。同時,要搞好住房建設,做好老百姓的民生工程;還要大力加強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特別是教育、醫療、文化等。
市規劃局副局長吳涵介紹說,市規劃局已經開始了相關的規劃編制工作,一是南渡江兩岸城市設計管控已經有了初步成果,內容包括對沿江發展的要求、對城市風貌的管控要求、對配套設施的完善;二是新海港的規劃,包含交通樞紐規劃、綜合交通規劃、鐵道規劃等,如今請了相關專家提建議;三是開展了靈山海南門戶四大區的規劃,目前正按照修建設計的標準在做。
記者史發梅
(海口網7月14日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