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輛906路公交車的車頭上,張貼有“爭做中國愛心讓座第一車廂”的標語。車廂內,到處都是鼓勵大家主動讓座的海報和標語:“你愛心讓座,投幣哥請你坐車”“你愛心讓座兩次,投幣哥請你坐車一次”“你愛心讓座后請主動來領取愛心卡”……對此,該車車長鄭景軍說,只要乘坐他這趟公交車時有文明舉動的乘客,比如給特殊群體讓座、攙扶老人上下車、幫助不方便乘客遞送行李等,他都會送上一張“讓座愛心卡”,而乘客只要集夠兩張卡片,下次乘車免費,這個錢他出(6月22日大河網)。
鄭景軍經常看到一些從農村來的老人,因為身上沒帶零錢,無法乘坐公交,只能四處去換零錢。為此,他自己掏腰包去銀行換了很多零錢,專門幫助這些人投幣坐車。所以,大家親切地稱呼他“投幣哥”。由此可見,鄭景軍是一個熱心為乘客服務的公交人員,是一個急乘客之所急、想乘客之所想的公交工作者。對于這樣的好人,理應點贊。
此次,鄭景軍又想出“讓座兩次,車長請你免費坐車一次”的活動,并且由其私人買單,主要是為了激勵乘客的禮讓意識。應該說,鄭州公交車的讓座率,在全國都是很高的。但鄭景軍的愿景是希望公交讓座率達到百分之百。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鄭州文明公交在全國叫得更響,讓人們帶著情感、帶著溫暖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有更多的愛!
文明需要引導,激勵就是引導的一種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讓禮讓的意識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人人都充滿愛心。這個社會會處處愛心洋溢,世界就會更加溫暖。因此,無論鄭景軍的愿望能否實現,有這樣夢想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其實,只要人人都懷揣這樣的夢想并努力實踐,世界就會變得溫情而美好。
公交上的禮讓是文明,強烈的規則意識也是文明。筆者認為,禮讓這一文明是建立在規則意識基礎之上的。說得更直接一點,禮讓是需要一定條件的。比如說受讓者是老弱病殘孕等,這時的禮讓是有價值的;或者他人站立的時間太長,這時自己站一會兒讓他人坐一會兒,這樣的禮讓也是有價值的。反過來,一個五十歲的老人給一個健康的年輕人讓坐,或者是兩個同樣健康的年輕人之間讓座,這樣的價值不能說沒有,但至少是打折扣的。這時,大家尊重先來后到的規則意識其實就是文明的體現。所以,公交讓座率是否一定要達到百分之百是值得商榷的。
公交禮讓是文明行為,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講,讓座有獎也應辯證看待。社會應該反思我們的公交供給還是否缺乏?如果每一條線路、每一班公交,都需要不斷地有禮讓行為出現,那只能說明我們的公共服務有不足之處。在大多數時間、大多數公交上,保證每一個乘客都有座位可坐,這應是一種常態。公交禮讓只能是對非常態的修正,而不應成為常態,這亦是文明更加堅實的基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