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檸檬紅柚荒地種 養牛養鴨爭脫貧
——美蘭三江鎮貧困戶鄭仁山脫貧故事
4畝多的檸檬掛果了,6畝多的三紅柚又吐新芽,6頭黃牛也都懷上牛仔了,正悠閑地結伴踱步啃著草……
“牛再生仔的話,牛棚就住不下了,得趕緊建好牛棚!”近日,44歲的鄭仁山每天都忙著喂牛,間歇時間還得扛著一麻袋飼料給那數千只鴨子喂食,雖然忙,但干勁十足。
幫扶力度大
5萬元發展黃牛養殖
刨土、立柱、澆灌水泥……烈日下,在海口市美蘭區三江鎮紅化二村郊外,貧困戶鄭仁山與工人一起搭建牛棚,忙得滿頭大汗。不遠處的草地上,就是他養的那群黃牛,一數大的有6頭、小的有3頭,再一細看,那6頭母牛的肚子都已鼓鼓的,“都懷上牛仔了,今年下半年就會陸續生牛仔了!”
鄭仁山說,2014年那場強臺風來襲,導致一家人種植的6畝多檳榔等農作物幾乎全部損毀,由于贍養老人、養育小孩讀書經濟壓力大,再加上沒有產業發展資金,自此一家人過得越來越困難。三江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馮學朝介紹,去年,當各級扶貧工作人員上門商榷產業扶貧對策時,考慮到這一家人家里有多畝荒地,于是建議發展種植特色果蔬,并利用種植的間歇來發展黃牛養殖。
“政府幫扶的力度真不小!一下子就送來了6頭成年的母牛!”鄭仁山的妻子蔡雪花十分感激地說,政府光是買這批牛就花了4.4萬余元,而且,政府扶貧考慮得很周全,在這批黃牛送達之前,還出資5000元幫忙搭建了一間大約30平方米的牛棚,非常結實。
脫貧干勁大
養鴨養牛種植檸檬和三紅柚
看得出,鄭仁山養牛非常用心,只見那兩間牛棚,地板鋪著水泥,看不到半點牛糞,原來,他每天都堅持沖洗牛棚兩遍,還及時消毒。“真不是我夸他,在三江鎮走了這么多個貧困戶的養殖點,這算是我見過最干凈的牛棚!”馮學朝忍不住地點贊說。
就在牛棚旁邊,一畝多的牧草長勢茂盛,大多已長至成人般高。“這是我家那些牛的存糧,多新鮮多有營養,牛特愛吃呢。”鄭仁山笑呵呵地說,海南夏季戶外草地容易暴曬,要么暴雨、臺風不時來襲,養這么多頭牛備足草料這事可不能馬虎。在鎮農技工作人員的建議與幫扶下,他墾開荒地種植了這批牧草。
鎮掛點干部李波介紹,草料足,養得好,通常情況下,按每頭黃牛產仔1只來算就有6頭牛仔,現在牛仔每只售價大概2000元,光是這一項一年就能入賬12000元。在發展黃牛養殖的同時,鄭仁山夫婦干勁十足,又開墾了10畝荒地,政府扶貧也及時兌現承諾,給這個家庭送來了4.5畝的檸檬苗和6畝多的三紅柚。而且,在扶貧工作人員的協調下,一養殖場還雇請鄭仁山飼養數千只鴨子,每月工資2500元。
產業效益大
形成一條良性產業鏈
就這樣,鄭仁山夫婦將平時搜集的鴨屎殼、牛糞當肥料,用于灌溉牧草,或是當檸檬和三紅柚的肥料,非常節約種植成本,形成了一條良性循環的無公害種養產業鏈。
可不,才短短不到一年,這些特色果蔬長勢很快。今年初,檸檬陸續掛果,三紅柚也長高了不少。馮學朝說,等檸檬和三紅柚收成之后,再加上黃牛產仔的收入,鄭仁山一家人每年的收入或達到四五萬元。
看到了脫貧的盼頭,眼下的鄭仁山一家人干勁十足,他說:“我那邊還有好幾畝荒地,今年想再發展一下果菜種植,也盼著政府能再給一些補貼搭建大棚,那樣瓜菜產量就有保障了!”對此,三江鎮有關負責人允諾:只要勤干、苦干,政府除了在產業發展資金上予以扶貧外,還將繼續給這個家庭的小孩發放教育補貼,盡快幫扶這個家庭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記者史瑞麗 通訊員劉平
(海口網6月22日訊)
?
相關鏈接:
“干貨”滿滿快來看 海口六旬老漢有本脫貧“日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