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保護羊山濕地 建設生態海口
——訪我國知名濕地保護專家袁興中
專家簡介
袁興中,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大學濕地生態學博士點帶頭人,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委員會成員,中國濕地保護協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生態學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濕地生態學研究,近年來致力于濕地修復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在水庫濕地修復、適應性功能濕地重建等領域建立了系列創新性技術體系。
濕地是“地球之腎”,是自然界最富有活力和生產力的生態系統之一,不僅發揮著涵養水源、蓄洪抗旱、凈化水質、調節氣候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還是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和自然資本。在海口的南邊,因為萬年前的火山噴發,孕育了廣闊的羊山濕地,因其特殊的地理和生態環境,被譽為“海口之肺”和“海口之腎”。近些年來,羊山濕地面臨諸多挑戰,如何發揮濕地生態服務功能,真正成為海口的生態屏障?對此,本報記者采訪了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袁興中教授。
羊山濕地很多地方依然保持著原生態的美。
“海口濕地博物館”
“羊山”泛指海口南部火山熔巖地區,羊山濕地區域北臨市區,南至新坡鎮,東起龍塘鎮,西至石山鎮,總面積370平方公里。由于該地區西部高,東南部及北部地區地勢低洼,形成了獨特的火山熔巖濕地景觀。在羊山地區還分布有永莊、沙坡、白水塘等中型水庫。由于羊山地區發育良好的火山熔巖濕地,加上與濕地交混的熱帶森林,使得這一區域成為海口市主要內河的發源地和重要水源涵養地,流經海口城區的三條主要內河(美舍河、響水河和五源河)都源自羊山濕地。
“羊山濕地是發育于火山地貌區域,由地下潛水通過火山地貌區地表裂隙涌出、漫溢、匯流、聚集,以及崎嶇的地表承接天然降水,從而形成的天然濕地,孕育了獨特而豐富的動植物物種,這是自然演化留給我們的寶貴自然遺產。”袁興中說,羊山地區既滿布區域性、大面積、多類型的濕地,又擁有不可多得的天然森林,共同構成了水陸結合的立體生態系統,這在海南并不多見。
羊山地區獨特的氣候及地形地貌,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類型,包括淡水泉、河流、洪泛區、沼澤、湖泊、水稻田、池塘、水庫等濕地類型,堪稱“海口濕地博物館”。尤其獨特的是,出露的淡水泉形成涓涓細流,滋潤著野生荔枝群落和熱帶林,野生荔枝林和村落周邊茂密植被,與濕地水乳交融,形成了獨特的“熱帶林-火山涌泉-河溪-沼澤濕地復合體”、“野生荔枝林-熱帶林-淡水泉-草本沼澤復合型火山熔巖濕地”。在羊山地區,還有大面積種植的水稻田,熱帶林島狀分布其間,并與淡水泉、草本沼澤鑲嵌交錯,形成具有熱帶特色的“田洋”濕地。
調查表明,羊山地區濕地動植物種類極為豐富。有水生植物32科47屬62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水生植物有水蕨、水菜花和野生稻3種,是海南水生植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有野生脊椎動物178種,有蜻蜓6科23屬32種、蝶類134種,此外,還有大型真菌60種。
羊山濕地亟待保護。
濕地顯露生態智慧
“羊山濕地是我國熱帶地區唯一的火山熔巖濕地,也是海口地區生態環境演變過程的自然密碼。羊山濕地的形成與火山熔巖地貌有密切的關系,‘火山’與‘濕地’的融合是一種特殊的視覺體驗,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袁興中說。
“羊山濕地是一個典型的熱帶濱海區域火山熔巖地區的自然-文化遺產綜合體,閃耀著生態智慧光芒,因此稱其為‘羊山生態智慧’。”袁興中說,在火山地區特定的條件下,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與之緊密相聯,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星羅棋布于羊山地區的火山古村落、古井系統,火山熔巖水塘-火山石溝渠-沼澤濕地多功能水資源與水環境調控體系,舊溝、新溝古水利工程(被稱為海南的都江堰,有1200年歷史),火山石蛇橋(實現了過河通行、攔蓄水、過魚等多功能)、五孔尖墩石橋(類似都江堰渠首工程“魚嘴”的分水結構),田洋系統,熱帶林-火山涌泉-河溪濕地復合體等等,都是發育于羊山區域的寶貴文化遺產,是典型的自然-文化遺產綜合體,具有極大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
羊山濕地大部分地區還處于未經開發的“原生態”狀態,濕地邊上有極具本土特色的公廟和古色古香的村落,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散落在稻田、沼澤生態系統中的火山石,既是魚類、底棲動物喜棲場所,也是鳥類重要的停歇點,以及捕食場所,因上面長有苔蘚,又是昆蟲等群聚的地方,這些苔蘚、昆蟲、魚、鳥形成了食物鏈、食物網,構成了一個微型生態系統。
“與國內其它幾個火山地區的濕地不同,羊山濕地是發育于熱帶濱海區域的,良好的水熱條件使得這種獨特的濕地區域有著更為多樣而特殊的生物物種,從某種角度看,羊山濕地在生態和文化上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東寨港紅樹林濕地。”袁興中說。
羊山沙坡水庫濕地景色秀麗,極具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
濕地面臨多重難題
由于城鄉建設、工業開發、道路建設、農業開發和圍墾等,導致濕地空間被擠占或填埋,濕地面積嚴重縮小,部分區域的過度開發導致濕地面積萎縮、功能退化。
同時,經濟高速發展對濕地的大量占用,使得集中連片的大面積的濕地迅速減少,加快羊山部分濕地的干涸,并逐漸旱化,濕地生態功能衰退。外來物種入侵現象嚴重,使原生濕地動植物生境大量喪失,生物多樣性降低,并有繼續衰退的趨勢。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和城市的擴張,使得濕地水體污染、富營養化現象嚴重。”袁興中說,很多水域都受到水葫蘆的危害,并嚴重危及水菜花、水蕨等珍稀瀕危植物的健康生存。
“羊山濕地還面臨著保護體系不完善,資金投入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袁興中說,人們對羊山濕地保護價值的認識不夠,羊山濕地保護依然缺乏全社會的認同與支持。管理體制不協調,導致濕地占用、不合理利用現象普遍。
保護修復需要創新理念
《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明確海口從2017年起重點規劃建設4個國家濕地公園、2個省級濕地公園和1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到2020年,海口濕地面積不低于43萬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同時計劃2019年創建世界濕地城市。
“由于獨特的濕地類型和豐富的濕地資源,加上深厚的文化積淀,對羊山濕地的保護修復與可持續利用研究迫在眉睫。”袁興中說。
“建議海口建立羊山濕地多用途管理區。”袁興中說,羊山多用途濕地管理區具有生態屏障、水源涵養及調蓄、生物多樣性保育、生態景觀、宣教與游憩休閑、科學研究等功能。要通過形象設計,把羊山濕地打造成全國濕地多用途管理區的樣板、火山熔巖濕地保護與修復典范、火山熔巖濕地生態經濟試驗示范區典范,和濕地生態旅游目的地、海口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工程。
管理區就是以持續改善羊山濕地生態質量、建設美麗羊山為總體目標,以羊山濕地保護、濕地恢復、濕地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線,通過實施一批重點生態工程,使羊山濕地面積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羊山濕地生態結構和功能得到修復。積極申報世界農業文化遺產,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全面提高羊山濕地保護、管理和綜合利用水平,建成中國濕地多用途管理區的示范樣板,使羊山濕地成為海口申報國際濕地城市的亮點。
“羊山濕地的保護修復需要創新觀念理念。”袁興中說,羊山濕地保護修復應盡快形成一系列生態技術響應對策體系,啟動一批重大關鍵火山熔巖濕地修復工程。同時,建立羊山濕地生態經濟試驗示范區,促進綜合性濕地產業的發展。挖掘與火山熔巖濕地緊密融合、協同共生的羊山生態智慧,建立羊山生態智慧體系。
“尤其是白水塘和那央村兩處濕地具有特別高的生態保護價值,建議把它們列為羊山濕地保護小區進行重點保護,避免因開發造成破壞。”袁興中還建議,羊山濕地保護修復需要創新管理機制,盡快出臺“羊山濕地保護管理辦法”。
記者 祝勇
(海口網6月20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羊山濕地——羞答答的她 靜悄悄地美·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