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互聯網,34歲的巴勒斯坦人希沙姆·謝哈赫不僅找到了自己的伴侶,還成立了加沙地帶第一家婚戀網站。他相信,當地人傳統的婚戀方式將因此發生改變。
在許多國家,網戀已經習以為常,但在加沙地帶,卻因為其背離傳統觀念而面臨來自家庭與社會的巨大阻力。
謝哈赫一年半前通過社交網站找到了知心愛人。這一經歷催生了他成立婚戀網站的想法。3個月前,謝哈赫終于如愿以償,成立了一家名叫“維薩爾”的婚戀網站。他堅信,這是緊跟時代發展的一件平常事,它將開啟一扇窗口,幫助長期處于封閉環境的人們相知相識。
他說:“如果按照傳統方式,青年男女找對象一般是由媽媽或者她的姐妹們在她們的社交圈內物色,但社交網絡讓我們有機會認識更多的人,而且能找到意中人。”
謝哈赫創辦的婚戀網站由他和4名員工運營,其中兩名雇員為女性。該網站要求客戶注冊時必須提供詳實的個人資料,包括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外貌形體特征等,網站不公布客戶照片,也不提供“私聊”服務,有意愿的雙方必須約定時間面對面交談。
迄今,已有數千名客戶在“維薩爾”婚戀網站注冊,并有200多對情投意合者結婚。謝哈赫對此結果非常滿意,因為每促成一對,網站便能賺取大約200美元的服務費。
據謝哈赫介紹,在其網站注冊的客戶年齡在20歲到60歲之間,其中一些人是父母為自己的子女尋找另一半的,還有一些是鰥寡孤獨者。
加沙市民對這種新興的婚戀方式持不同看法。一位名叫拉莎·哈姆丹的女士說:“如果網站及其用戶都是認真和值得信任的,我覺得這沒什么問題。”但維薩姆·貝吉爾就表示反對,他認為這“違背傳統”。
加沙社會培訓和危機管理中心負責人法迪勒·阿布辛說,婚戀網站具有阿拉伯社會中傳統“媒人”的作用,為人們相互結識提供了新的方式。但他也擔心互聯網婚姻不靠譜。
?
?
相關鏈接:
張德江會見巴勒斯坦總統府秘書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