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加樂村民王和山帶動鄉親制售手工黑豆腐,每戶每月可獲利三四千元
黑豆腐“磨出”大名堂
■ 見習記者 陳卓斌 記者 程范淦 特約記者 陳超
“這豆腐豆香濃郁、口感好,你一嘗準忘不了!”捧著自家的手工黑豆腐,澄邁縣加樂鎮加樂村村民、海南邁東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和山告訴記者,由于恪守傳統的制作工藝,著力打造和經營品牌,經過3年發展,該村的手工黑豆腐已經從每斤7元賣到了每斤18元,每戶村民每月可因此額外獲利3千元至4千元。
王和山還記得,在2015年以前,加樂村的村民多依靠種植橡膠林為生,遇上膠價低迷時,村民的生活就難以得到保障。“當時我已經和別人合辦公司,在外賣過橋頭地瓜等多個澄邁特色農產品。看到這樣的情況,我便想著回村,為鄉親們挖掘一個有特色、可推廣的農產品品牌,幫助他們增收。”
隨后的多次走村串戶、尋訪農業專家,讓王和山將目光鎖定在加樂黑豆腐上,“眼下手工磨制豆腐在鄉間已不多見,但加樂村的家家戶戶仍然保有這項傳統,且制作的黑豆腐風味佳、綠色健康,很有發展潛質。”但他也了解到,由于制作工藝繁瑣、成本偏高,加樂黑豆腐一直難與市面上常見的豆腐“匹敵”,因此村民們也只在每年立春或舉辦紅白喜事時才會制作黑豆腐。
“沒有場地、缺乏經驗、村民不理解……種種情況,都讓我的黑豆腐創業路在起步時異常艱難。”令王和山備受打擊的是,“當時父母和許多村民都勸我放棄,認為黑豆腐搞不出什么‘名堂’,別因此把自己耽誤了。”
王和山沒有退卻。2015年,他到西安專門學習鹽水點鹵、高溫殺菌、真空包裝等技術,并帶著加樂村村兩委干部趕赴海口石山等地,實地了解黑豆腐的相關產業。同年12月底,王和山還在海南冬交會現場辦起了首屆加樂黑豆腐廚藝大賽,以此為契機,正式“殺入”海口高端豆腐市場。
“從發動親朋好友動手制售黑豆腐,到組織村民加入澄邁嘉德瓜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發展黑豆腐產業,一路走來十分艱辛。但看著村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王和山說。
如今,加樂黑豆腐已進駐海口40余家特產店鋪柜臺,銷量十分可觀。王和山介紹道,“之所以能得到消費者的喜愛,主要因為我們制售的黑豆腐必須選用家家戶戶代代傳承、改良的小種黑豆,并經干磨、濾皮、浸泡等9道工序,歷時3天才可完成。故村里老人常說,‘沒有加樂黑豆,就沒有這兒的豆腐師傅。’”
下一步,王和山打算引入相關技術,用名酒酒漿釀制高端黑豆酒,同時制作純天然的黑豆染發劑、黑豆腐面膜等。此外,自去年10月起,他還在村子周圍動工建設涵蓋讀書長廊、兒童樂園、采摘農莊、特色民宿等8個項目的“加樂黑豆社區”,在農旅結合上繼續發力,“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更多的人走進加樂、了解加樂,讓加樂黑豆腐擺上更多家庭的餐桌。”
(本報金江6月1日電)
?
?
相關鏈接:
澄邁縣借勢龍水節招商引資 簽約21個項目總投資56億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