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央紀委網站披露,今年以來,天津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一批失職失責典型問題進行嚴肅問責,1月至4月查處失職失責問題87件,處理干部184人。
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持續深入,治理為官不為的話題不斷升溫。為啥輿論越來越關注為官不為?原因不言自明,全面深化改革如今到了啃硬骨頭的階段,脫貧攻堅到了沖刺階段,都需要大興苦干實干之風。為官不為造成的后果,從某種意義上講不亞于貪污受賄造成的損失,同樣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從建立健全制度上不斷壓縮為官不為的生存空間,從頒布實施《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到出臺《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向為官不為、為官亂為重拳出招,嚴厲問責。2015年下半年以來,國務院開展過多次大督察重拳治理干部不作為,相關部門也出臺多項措施。據不完全統計,已有數千名干部因庸政懶政怠政和不作為被相關地方嚴肅問責。
隨著各項紀律越來越嚴,不作為會丟官,亂作為會被查,一些地方的干部琢磨出為官不為的新“變種”。比如,工作一切按部就班,不遲到,不早退,不曠工,該開會就開會,該調研就調研,但就是不解決實際問題。還有一些干部,站在鏡頭前調門喊得比誰都高,把袖子擼得很高,就是不干真活,沒有真作為。這樣的例子,從已經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中不難找到。
我們要擦亮眼睛甄別為官不為的花式“變種”,更要進一步挖“病根”,除“病灶”,才能使不作為的官場病態得到有效根治。
一則,健全科學考核機制,真正實現“有為才有位”。完善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在提干部、評先進、獎工資等方面向干實事的人的傾斜,建立公平、公正、公開執行的干部激勵機制,努力形成為官有為的干部受尊敬、受重用、受獎勵,為官不為的干部沒有位置、抬不起頭的正確導向,讓為官不為徹底失去市場。
二則,完善全方位監督機制,讓為官不為無處藏身。采取有效舉措,發揮好群眾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發現問題及時曝光、公開追責、及時整治,讓“不能為”“不想為”“不敢為”等各種典型為官不為行為無處藏身。
三則,確立積極履職免責和容錯理念。不可否認,有些干部不作為也有怕擔責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因此也需要完善容錯機制。比如,聚焦容易引發爭議的重大事務和重要環節,完善評價保障機制,保護敢于創新、敢于突破的干部。
一句話,對于各級干部,有關部門不僅會盯住你的袖子,還會看你的成績單。想?;樱块T都沒有!群眾期待這樣的理想狀態。
姜洪
?
相關鏈接:
海外“打洋工”需警惕 應維護自身勞動權益
專家提示:警惕兒童肥胖造成“老年病”
工商部門提醒:傳銷組織借網絡平臺“改頭換面”需警惕
警惕影視創作中的“語言空轉”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