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指出,絲綢之路的精神核心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和平”,這個居于首位反復出現的核心詞,是“一帶一路”的基調和底色。
習主席先前多次提到“共商、共建、共享”,以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個“共”,一個“通”,體現的都是“和平”的愿景。
“和平之路”是發展之道。發展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最大公約數。4年來,中國和沿線相關國家一道,加速推進和規劃實施了一批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項目。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經為“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9個項目提供17億美元貸款,“絲路基金”投資達40億美元,中國同中東歐“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
“和平之路”是友誼橋梁。習主席說,“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人心相通是共商、共建和共享的前提,而文化交流則是人心相通的基礎。這些年,各類絲綢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藝術節、影視橋、研討會、智庫對話等人文合作項目百花紛呈,人們在交流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和平之路”是和諧路徑。“一帶一路”以促進各國發展為主軸,以共商、共建、共享為紐帶,凝聚了人心,團結了大多數,越來越多的國家融入了到“一帶一路”之中。截至目前,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3000多列,國內開行城市已達27個,覆蓋21個省區市,到達歐洲11個國家的28個城市,到2020年將達到年開行5000列左右。在“一帶一路”沿線,每周4200個航班,從空中把通向沿線國家的蜿蜒絲路變成了“熱線”;40項重大能源合作項目漂洋過海,燃起了光明也燃起了希望;油氣管網、輸電走廊、能源通道、衛星通信,構成全方位、立體化的互聯互通網絡,把40多億人聯結成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以共同發展,促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條件。“一帶一路”的歷史使命、責任和作用,就是促進發展,維護和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