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突尾熠螢,分布于海南省定安龍州村等地。
C 無手續隱患大相關部門出手叫停
記者了解到,此前舉辦的各類螢火蟲主題活動,類似活動早就在杭州、武漢、長沙、青島、南昌等地上演過,但結果多數并不如人意。
2013年青島中山公園為了讓人們也能在城市里看到螢火蟲飛舞的情景,從廣西引進了一萬只螢火蟲,然而這些小蟲在青島僅待了3天就死去了一半。
2014年4月30日晚杭州蕭山湘湖一場以放飛螢火蟲為主題的活動現場,游客與主辦方發生沖突,導致活動現場部分設施被砸,上演了萬人起喊退票的場景。
2015年5月30日,“武漢螢火蟲主題公園”在武漢東湖牡丹園首次開放,不久后即閉園。
類似的活動盡管都打著“主題公園”的旗號,但實際用地卻都是公園、商場租用場地,搭建臨時棚而成。
本報記者2013年8月曾刊發的《尋找海南螢火蟲》報道,報道了付新華及其團隊對海南螢火蟲種群的調查,也因此與其相識。對于現在國內火熱的螢火蟲主題公園,付新華已經見怪不怪。他介紹說,螢火蟲的幼蟲也會發光,主要目的是起到警戒天敵的作用。但成年之后,螢火蟲的螢光閃爍還在求偶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螢火蟲本身是一種對于環境十分敏感的昆蟲,在展覽這種不自然的人工環境中,螢火蟲基本不會交配繁衍。因此大多數參展螢火蟲在7-10天的壽命期后,就直接面臨了死亡,無法繁育下一代。”付新華坦言:“簡單來說,就是這些螢火蟲會死在展覽中。”
說起螢火蟲時,付新華感性的語言中,透露著專業的理性,“螢火蟲幼蟲是那么的丑陋,乍一看還會嚇一大跳。但這小家伙卻是依靠這光進行生存的,黑夜中的捕食者見到這光,聯想以前誤食后的難吃和嘔吐,紛紛避之。但這神秘的光深深吸引著我,尋螢的路途中,發現各地的螢火蟲越來越少,就像我的孩子一個個地走失一樣,我的內心像刀割般痛楚。”
5月10日下午,記者再次致電舉辦方相關負責人時,該負責人已明顯改變了語氣。他說,考慮到爭議過大,他們已決定不再引進活體的螢火蟲,也不再辦商業活動。改為舉辦螢火蟲科普活動,或放螢火蟲主題電影,并且是免費公益活動。
記者了解到,商家態度急轉,應該與海口市政府相關部門主動作為、現場調查,果斷叫停有關。
海口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螢火蟲的人工繁殖并不容易,如果從野外捕捉,首先可能影響到采集地生態系統平衡。而放飛地如果沒有該品種的螢火蟲,也可能造成生物入侵隱患。林業、旅游等部門在調查中還發現,舉辦方沒有履行相關審批手續,因此果斷叫停該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