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指導、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和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與新型全球化”青年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銀行業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需加強風險監控。
需加強風險監控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相關周邊市場,其中不少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基礎較薄弱,地緣政治關系錯綜復雜,對中資銀行海外經營的風險管理和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銀行業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需加強風險監控。
潘光偉建議,中國銀行業亟需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式的全球風險防控機制。銀行業要建立完善風險評級體系,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險評級進行動態跟蹤,形成對外投資的風險地圖;深化金融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共同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積極建立跨國投資擔保體系,一方面要用好現有的投資擔保、保險體系,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探索建立雙邊甚至多邊合作的投資擔保機構,探索設立風險補償基金,構建完善的跨國投資擔保體系,提升企業海外投資風險的緩釋能力。
中國建設銀行陜西分行投資銀行部魯臻認為,首先要推動多邊國際投資條約的制訂。其次,要完善金融風險調控機制。可以發揮國際金融機構的作用,比如亞投行、絲路基金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成立金融穩定基金,以得到短期資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相互間的金融監管合作,擴大信息共享范圍,建立高效的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金融風險預警體制,對跨國金融風險進行分級分類綜合管理。
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在執行層面也需要有系統性的配套支持。中國民生銀行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任亮表示,一是優化合作機制,促進交流發展;二是推進優勢產能輸出,加快貿易升級;三是大力推廣PPP模式,撬動資本杠桿;四是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布局立體框架;五是重視風險因素,積極拓展應對;六是金融機構應實施客戶跟隨戰略,推進國際化發展。
“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區域廣,所需資金規模大,所以在融資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中國進出口銀行戰略規劃部副處長繆林燕指出,首先是政策性融資供需矛盾突出;其次在傳統融資模式下,“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有效需求難以釋放:再次,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要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的針對性和力度,理性看待“一帶一路”的合作與融資性質,要發揮投資基金的撬動作用,擴大人民幣的境外使用。對于企業,金融機構要為其“走出去”提供融資和融智相結合的一攬子解決方案。金融機構還可以借助自身的項目和客戶資源,與行業上下游企業“抱團”出海。同時,金融機構之間也要加強合作,共享經驗,努力形成1+1>2的效果,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優質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記者彭揚 實習記者 姚瑤)
相關鏈接:
美國專家稱不應錯過“一帶一路”合作機遇
專家:一帶一路正影響和調整我國對外經貿格局
“一帶一路”豐富中烏合作新內涵
王勁松:“一帶一路”開啟中捷經貿合作新局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