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品質的‘匠心’、跨越發展的‘雄心’、提振消費的‘信心’和產業鏈共贏的‘責任心’”。在4月21日召開的“2017中國國際乳業合作大會”上,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用四“心”道出了伊利發展的“秘密”。
2016年,根據財報披露,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606.09億元。張劍秋表示,是使命讓伊利取得今天的成績。
國之使命:實現“健康中國”
2017年對于中國乳業來說可謂是個“使命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今年的年度主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奶業“十三五”規劃都已經發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質量管理、夯實現代奶源建設、提高市場競爭能力……這都是今年中國乳業的重要任務。伊利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全、品牌價值最優的乳制品企業,是行業的“龍頭老大”,承擔這些使命自然責無旁貸。
伊利的使命還來自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囑托。2014年1月28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考察內蒙古自治區期間,親臨伊利視察指導,對伊利自主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勉勵伊利要“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此鼓勵讓全體伊利人、合作伙伴以及經銷商為之振奮和自豪。三年多來,伊利集團在自治區、呼市兩級黨委的領導下,扎扎實實地落實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精神,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伊利不僅是馳名海內外的中國民族品牌,還帶動500萬奶農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不斷引領行業發展,積極擔當社會責任。
業之使命:推進供給側改革
乳業供給側改革的需求緊迫,但乳業產業鏈較長的特性決定了這個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必須是貫通全產業鏈的突破和超越。只有通過提高不同環節的效能,才能最大化釋放產業價值。而這一點,只有龍頭企業才能做到。
在這方面,伊利發揮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帶動全產業鏈。
伊利與奶農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建立起“服務協作型”的聯結模式。通過產業鏈金融、技術培訓等方式,幫助奶農提高收入,實現了企業與奶農的雙贏。
另外,在奶源領域,伊利升級物聯網追溯體系,實時對全國所有牧場的養殖、生產、儲運等進行100%遠程智能化監控;在生產領域,大力推進智能制造,率先搭建了產品信息雙向追溯系統,使食品安全可視化、數據化;在研發領域,打造全球智慧資源集聚平臺,聚集全球頂尖科研院所、機構和高校,創新多方共同研究的合作模式。
草原上的大雁結成雁陣,才能飛得更高。伊利通過積極發揮龍頭企業作用,推動行業供給側改革,不僅推動了行業進步,也讓自身發展得到了更有力的支撐。
“心”之使命: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
在“2017中國國際乳業合作大會”上,張劍秋提出了中國乳業的“心”使命。他表示,實現中國乳業使命,要有四“心”:提升品質的“匠心”、跨越發展的“雄心”、提振消費的“信心”和產業鏈共贏的“責任心”。實現這四“心”,就要做到品質為本,創新為核、品牌為先、責任為基。
伊利提出的四“心”,其實核心還是一個,那就是伊利的愿景: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
為實現這一愿景,伊利一直在不斷努力,而這種努力也獲得了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今年3月份,在國際品牌價值評估權威機構Brand Finance公布的“2017年度Brand Finance?全球乳制品品牌價值排行榜”中,伊利取得了亞洲第一的優異排名。其品牌強度指數,更是位居全球第一。這創造了亞洲乳企迄今為止的最好成績。與此同時,全球知名傳播服務集團WPP發布的2017年度BrandZ?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中,伊利同樣強勢登頂,蟬聯食品類品牌價值第一。
創新能讓一家公司走向優秀,而責任才能真正讓一家公司通向偉大。“使命”讓伊利成為亞洲第一,全球8強,也勢必在推動伊利實現“五強千億”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
相關鏈接:
俄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伊利切夫被任命為臨時代辦·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