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公共考古論壇22日在四川省宜賓市李莊古鎮舉行。
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王仁湘認為,公共考古是近年來中國考古學發展最快的分支之一,幾乎所有的考古學都將向公眾普及考古學的基本知識、宣傳考古學研究的重要成果看成自己義不容辭的使命。而公眾對重大考古發現越來越高的關注度、社會各界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也進一步促進了公共考古的創新。一年一度的公共考古論壇已經成為研討重要考古課題、宣傳最新考古發現以及交流公共考古方法的大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論壇舉辦地李莊,正是公共考古的重要發源地。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在河南安陽殷墟發掘的近千個頭骨標本,不得不與其他器物一起搬遷,輾轉至李莊。路上,一箱專門裝載殷墟出土人頭骨不慎摔裂,盛裝的人頭骨滾落而出,令當地抬滑竿的農夫大驚失色,后來又有農民在送菜送糧時看到研究人員公然在院子里擺弄頭骨,一時謠言四起。
雪上加霜的是,恰好有一群當地農民娃娃在李莊的板栗坳山莊內玩“躲貓貓”。一個小孩將自己藏到了一只特大號的木桶中。結果別人找不到他,他也出不去,放聲大哭的聲音沒法傳到桶外,家長與聞訊趕來的親戚們尋求未果,居然認定那小孩被研究院的人吃了。事有湊巧,住在李莊祖師殿的同濟大學醫學院師生在做人體解剖實驗時,被當地一位修房頂的泥瓦匠看到……于是發生了當地的百姓圍攻史語所的事件。
后來,中國的考古學之父李濟動員民眾使用在殷墟考古中常用的“方格網式普探法”,最終找到了已經快暈過去的孩子。但即使這樣,依然沒有打消謠言。
于是又有了當年在中央研究院成立13周年的紀念日時組織的展覽會、演講會。展覽規模很大,除了安陽殷墟發掘的頭骨、甲骨,還展出了古人類的骨骼化石、恐龍等動物化石、大型青銅器等,還吸引了來自成都、樂山甚至重慶等地的學人。李濟等人做了科普性演講。同濟大學也由醫學院組織、在李莊鎮內的祖師殿廳堂舉辦了“人體解剖展覽”,一些老人感慨,活了一輩子才知道人的身體是這樣的結構。
“這就是最有效、最有針對性的公共考古,當然專業研究成果的整理、出版、傳播也是公共考古的有效組成部分”,宜賓市博物院院長羅培紅說,“李濟、梁思永等人,在李莊的幾年中完成了自己的代表性學術著作,他們用知識來開啟民智的精神更為可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認為,中國考古學誕生其實還不足百年,但中國的考古人已經通過自身努力,試著構建了中國沒有文獻記載之前的史前史,即使是歷史時期的一些知識,也因為無數的考古資料與科學研究變得豐滿起來,那些通過文物而還原的、因歲月流逝而風化腐蝕掉的細節,才是讓民眾走進歷史的切入點,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考古人都是講述中國故事的公共考古者。
公共考古只是所有知識傳播體系的一環。當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關注殷商時的中國人是否跑到了美洲時,前沿的中國科學家正在繪制冰河時代歐亞人群的遺傳譜圖,重寫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的歷史。他們的研究為現代人祖先“走出非洲”的路線并非只有單一的南線提供了證據,他們的檢測顯示現代人祖先大概在距今5萬年到6萬年前與尼安德特人發生過基因交流而被世界關注。但很遺憾,這樣的成果依然沒有得到更廣大的傳播。
論壇期間,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胡文怡主講了“李莊的故事”,在她看來,李莊簡單的生存方式讓這些學人不再尋求資料的最大化,而是在已有的學術積累上升華出思想的結晶。“今天我們考古人問道‘考古圣地’李莊,最大的收獲也許是找到一種成全自己的方法。”
?
?
相關鏈接:
特殊的浪漫:考古隊員在考古現場舉行婚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