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17日,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組合體在垂直轉運中。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攝
隨著發射進入倒計時,我國首位“太空快遞員”天舟一號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那么,我們的“太空快遞員”完成首單太空快遞任務所乘坐的“座駕”又是什么樣的呢?沒錯,就是它——長征七號遙二火箭。這可是個大家伙: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2.25米助推器,起飛重量597噸,運載能力將達到近地軌道13.5噸、太陽同步軌道5.5噸。
光知道這些還不夠,它還有一些你不知道的亮點呢!小伙伴們快來圍觀吧!
亮點一:發射時間誤差控制在一秒內
長征七號火箭是按照“零窗口”標準進行研發的,加注、預冷、增壓等射前程序是一環扣一環。離發射越近,越不能出現問題。一旦開始加注推進劑,留給工作人員處理突發問題的時間就越少了。
為了提高發射的可靠性,盡可能降低各類風險,長征七號遙二火箭團隊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充分的預估,并制定了相應的預案。若出現突發情況,發射不能準時,火箭可以在空中按照程序自動修正飛行,保證將天舟一號準時送入預定軌道。但是,這個誤差時間也只能在1分鐘以內,而且空中自動修正飛行會損耗火箭的部分運載能力。
4日17日拍攝的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組合體局部。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亮點二:運送載荷為我國目前最重
長征七號遙二火箭此次發射主要任務,是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送入預定軌道。天舟一號既是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又是我國目前為止送入太空最重的載荷,重量達到13噸,超過了長征七號首次發射時搭載的12.4噸載荷重量。
長征七號火箭在立項時,定位就是為我國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這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將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提升至13.5噸。
長征七號火箭還承擔著逐步替代以往型號火箭、完善火箭型譜化發展的使命。長征七號火箭的能力范圍較廣、適應面更寬,除了發射貨運飛船外,在未來還可能進入商業衛星發射市場,承擔更多軌道、更多載荷的發射任務,成為我國航天發射任務的“主力軍”。
4日17日,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組合體在垂直轉運中。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亮點三 :較首枚長七火箭有75處改進
長征七號遙二火箭作為第二枚長征七號火箭,雖然載荷發生了變化,但火箭的整體狀態沒有大的變化,只是部分的接口有些改變。
在首發圓滿成功后不到一年,長征七號火箭將再次出征太空。在去年首發的基礎上,科研人員對個別細節進行了改進和優化,會比第一枚操作起來更方便。
長征七號遙二火箭較首飛火箭,有75處細節改進。細節優化主要分為火箭上零部件的改進和現場操作的改進。
長征七號遙二火箭的芯級工作蓋板由原來的鋁合金結構更改為復合材料結構,方便拆卸,承載能力也得到提高;改造了整流罩合罩平臺,提升了使用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更改蓄壓器充氣管路,方便地面管路對接、充氣、氣檢、防松等工作,還有利于保持加注后艙內的低溫……科研人員連發動機采用的堵頭,都改為可自動吹掉的免拆堵頭了,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疏理,對長征七號遙二火箭系統進行最大限度的改進優化。(曾濤、王楠楠、陳曦)
?
相關鏈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