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蔣永穆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并且實現“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相互促進、統籌聯動。實際上,二者的相互促進、統籌聯動具有廣泛而深厚的基礎。
實現“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布局相互促進、統籌聯動的實踐基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都根植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自上世紀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提出以來,黨中央逐步形成了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進入新世紀,世情、國情風云變幻,為實現社會文明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三位一體”發展為包括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新起點、新階段下,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擴展了總體布局的內涵,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其中,將總體布局發展為“五位一體”。從“三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的不斷豐富,體現了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歷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發達、政治民主、文化先進、社會和諧、生態文明缺一不可,為實現這一系列目標,黨中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也就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踐基礎。
實踐是理論的源泉,“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踐基礎都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諸多方面,并高度統一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以說,二者發于同源,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實現“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布局相互促進、統籌聯動的哲學基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發展觀。馬克思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系和不斷發展變化的。“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都是涉及社會主義建設方方面面的系統布局,包含了經濟、政治、文化、生態、法治以及黨建等諸多內容。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相互融合,每一部分的發展將會促進其他領域的發展,而每一領域的短板又將制約其他環節的發展。因此無論是“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還是“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都強調其中各個部分的相互聯系和協調發展。另一方面,實踐和理論都是不斷運動不斷發展的,只有經歷發展才能實現內涵的不斷豐富以及科學性和實踐性的不斷統一。總體布局經歷了從“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最終到“五位一體”的發展,同時戰略布局也經歷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出發,逐漸提出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的發展過程。這種發展不僅是內涵的豐富,更是一種形態的躍遷。
科學的哲學方法指導理論的形成,“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都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運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而形成的理論成果。二者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的生動體現,都包含著相同的哲學意蘊和理論品質。
實現“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布局相互促進、統籌聯動的邏輯基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都遵循了相同的理論邏輯。一方面,“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都遵循了經濟建設為中心,多個領域共同支撐的邏輯框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成為了全國上下的共識,在此基礎上,面對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了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撐,“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得以形成,但經濟建設始終是一段時期內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問題。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最終目標,其核心還是經濟發展的問題,但經濟發展離不開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和從嚴治黨。所以,“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的具體內容是融會貫通的。
“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遵循了相同的理論邏輯,體現了黨中央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宏觀路徑,使二者在總體思路和戰略安排上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
實現“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布局相互促進、統籌聯動的價值基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都恪守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價值取向。“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發展完善過程就是黨想人民所想、在多個領域不斷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的過程,其關鍵內容是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深化人民群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堅持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發展成果為人民所共享。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對全體人民的莊嚴承諾,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依法治國體現了人民參與國家治理主體地位,全面從嚴治黨增進了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利益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價值取向,建立在此基礎上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人民為中心和紐帶相互促進、系統聯動,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相關鏈接: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內涵豐富的思想體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