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監管部門正在起草相關文件,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2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由央行牽頭,“一行三會”一直在緊鑼密鼓地從事資管業務整體監管框架的統一設計,資管業務有著共同規律,統一監管規則是非常必要的。
專家表示,在監管的引導下,2017年金融去杠桿的大幕正徐徐拉開,金融機構資金“脫實向虛”問題將逐步改善。
資產管理是近年來金融機構開展的新型業務,涉及理財、信托、基金、債券、期貨、保險等多種產品類型。但這個涵蓋龐雜業務的金融服務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監管規范,滋生出不少問題。
“近些年資管業務發展較快,若不剔除通道業務,各類資管機構管理資產總規模已超過100萬億元?!敝袊嗣翊髮W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但隨著資管業務產品不斷包裝,透明度不高、信息披露不完整等問題也帶來一定的監管難度。
光大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金融市場管理資產總規模預計將達到174萬億元;其中,剔除通道業務后預計規模達149萬億元,2015年至2020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
隨著資管業務快速膨脹,其所帶來的“資金池”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資管業務健康發展的一大“頑疾”。
“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的資管項目極易形成龐大的資金池。”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現在銀行理財和委外業務往往通過資金池運作,形成同業理財、同業存單、非標資產等,利用期限錯配提高收益,以保證剛性兌付。而這增加了資金空轉,降低了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效率。
在資金池問題的影響下,信息不對稱、不透明也引發出資管產品多重嵌套、跨市場套利等問題。
業內人士介紹,有的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后,會投入基金公司的產品或是券商的資管計劃,而這個產品或資管計劃的終端又可能是某個信托。不僅投資人難以看清底層資產,連監管機構有時也束手無策。
“此前股市異常波動中,越來越頻繁地看到理財資金的身影,理財資金參與寶萬之爭就是一個例子,這給監管部門帶來一些反思?!倍m嫡f,如果對資管業務堅持分業監管,采取“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恐怕很難做到“穿透式”監管,防范金融風險形勢將更加嚴峻。
一位從事資產管理的銀行人士表示,近期資產管理業務的監管方向已開始調整,由機構監管逐漸轉向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并重,今后越來越多的資管產品將按產品類型統一監管標準,逐漸杜絕“監管真空”,清除行業亂象。
盡管針對資產管理業務的規范還未正式推出,但央行發布的2016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已明確表態,要“進一步理順資產管理業務的法律關系和監管安排”。從報告來看,銀行理財將成為資產管理業務規范的主要突破口,著力解決真實資本計量、風險隔離、剛性兌付、監管套利等問題。
2016年末,銀行業表外理財資產超過26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比同期貸款增速高約20個百分點,但監管對表外理財業務的風險還缺乏有效識別與控制。銀監會曾于2014年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但正式管理辦法一直未推出。
人民銀行表示,2017年一季度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評估時,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范圍,以合理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的管理。
“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范圍是規范理財市場的第一步,只有收集到有關數據,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制定規范措施。”一位資管行業從業者告訴記者,“如果今年理財等資管業務規范能推出,對非標業務的影響將首當其沖?!?/p>
非標產品是銀行理財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監管部門一直在推動“非標轉標”,但如果監管加大對打破剛兌、禁止資金池、去除通道等方面的要求,那將對非標產品產生極大的“殺傷力”。相信監管會考慮市場影響,逐步、平穩地推進監管措施落地。
“資管要回歸本源,去杠桿、去通道是不可回避的問題,資金不能只在金融機構之間流轉,變成高杠桿、高風險的‘推手’”。董希淼表示,今年金融去杠桿的大幕已經拉開,在監管的循循善誘下,資金或將加速流入實體經濟。
?
相關鏈接:
印尼貧富分化嚴重 4名首富資產勝過1億老百姓?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