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小區8年,北郡小區的配套小學才準備建。
購房時,開發商承諾小區里規劃建設有配套小學。可入住多年,配套小學遲遲未建,這令一些適齡兒童家長心急不已,“我們入住小區七八年了,配套小學依然沒有蹤影,孩子上學成了大難題。”昨日,新華區北郡小區業主來電反映小區配套小學“難產”事宜。
連日來,記者走訪調查發現,一些新建小區售樓時對外宣稱小區內建有配套小學,可交房多年,配套小學要么遲遲未建,要么建成后長期荒廢,這令家長苦不堪言。新建小區配套小學緣何難產?記者連日進行了深入探訪。
交了房才發現承諾的配套小學還沒建
位于北二環外的北郡小區是一片高層住宅樓,業主張先生購房8年了,就曾為孩子上學問題而發愁。
據張先生介紹,他2009年購買了該小區的一套商品房,當初開發商信誓旦旦地保證,會在小區里建幼兒園、小學等相應的教育基礎配套設施,因此才最終決定在這里購房。
可誰知交房后,他發現小區B區建有幼兒園,但始終沒有小學的蹤影。
2015年,他家孩子“幼升小”,被分配到與小區相距較遠的紅星街小學。
小區業主劉山(化名)說,小區適齡兒童都被分到紅星街小學,“紅星街小學距我們小區約有8里地,要經過四個紅綠燈,跑那么遠上學,實在不方便。”他說,后來在轄區居委會協調之下,孩子們被臨時安排到石崗二小分校,該小學就位于小區附近,這才除去了家長們的心病。
采訪時,記者從轄區相關部門獲悉,經過多方努力,現已規劃出北郡小區的配套小學用地,就位于小區三期的西側,目前有工人正在勘察現場,準備就緒即開工建設。
配套小學成了臨時停車場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新建小區配套小學“難產”并非個例。
位于槐安路上的美景東方小區是一個規模相對較大的小區,共建有數十棟高層住宅樓,二期業主吳梅(化名)告訴記者,二期交房快8年了,小區里的配套小學卻一直未建,孩子上學成了老大難。由于無法讓孩子就近上學,她只能將孩子送到距離小區兩站地之外的二十里鋪小學就讀,“有些家長則掏錢把孩子送到了距離家更遠的國際城小學。”
采訪時,有居民說,小區規劃的配套小學應該建在小區西南角那片圈起來的空地內。記者看到,這片空地有一部分堆滿了各種廢品,另一部分則成為停車場。
位于體育大街上的另一交房三四年的高層住宅小區也面臨同樣問題。據業主介紹,小區2013年建成交付至今,規劃的小學還未開建。有居民從市規劃部門復印了一份該小區的規劃圖紙,上面清楚標示著小區東南角為一塊預留小學用地。如今學校沒建,變成了臨時停車場,“我們片內是大馬村小學,有些家長覺得遠,可找其他學校就得交錢。”
配套小學建成13年未啟用
配套小學未建,家長們著急,可小區的配套小學明明已經建成,卻長期不使用,令小區的一些適齡孩子家長頭疼不已。
長安區宏業花園小區建成13年的學校始終沒有投用,一些孩子上學只能“舍近求遠”,按照往年劃片,適齡孩子可以在正東路小學上學,但由于騎車近半個小時,并且還要穿過南三條市場,一些家長因此選擇給孩子擇校。
記者獲悉,截至昨日,小區里的配套小學只建有一棟4層樓高的教學樓,由于長期荒廢,有小區居民開始在校區內“開荒種地”,“學校是由宏業花園小區的開發商建造,2004年完工后始終沒有使用。原本設計是在操場前面建大門,后來前面建起了御景園小區,準備在宏業花園小區建大門時,遭到了個別居民的反對,事情就拖到了現在。”居民說。
據悉,這個配套小學屬于冀興花園、宏業花園、御景園小區的配套設施,占地20余畝,早在2015年就有媒體對此事給予關注,可至今仍未解決。
山水郡小區2010年交房時規劃的配套小學完工也未投入使用,后經多方協調,該配套小學于2014年開始對外招生,解決了山水郡小區和國大全城小區孩子們的上學問題。
建配套學校的關鍵問題還在于開發成本
昨日,記者采訪時獲悉,建配套學校的關鍵還在于開發成本。一位開發商承認,按規定,小區配套學校的土地屬教育劃撥用地,但實際上一些開發商很難以劃撥土地的價格拿到教育設施配套用地,為了兌現承諾,他們只能從已取得的商業用地中劃出一塊用作教育用地,這意味著開發商的平均用地成本大幅上升,因此一些開發商的建學承諾到后期也無法兌現。
針對美景東方小區的問題,轄區教育局發展規劃科的相關負責人答復說,美景東方小區規劃中確實有配套學校,涉及到周邊三個小區開發單位共同出資建設,“開發商都沒說不建,相關部門也多次協調,我們也曾參與,可對方遲遲不交建設方案。”由于教育部門沒有行政執法權,只能督促協調。
另一小區遲遲未建配套學校也與開發商有關。據悉,該小區的配套小學規劃占地23.8畝,36個班,為周邊兩個小區共建的一所配套小學,其資金也由這兩個小區的開發建設單位共同承擔,“開發商說建,可遲遲不走手續,我們進行了多次督促。”轄區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也希望開發建設單位能主動擔負責任,盡早規劃建設配套學校,解決轄區適齡兒童上學問題。
配套學校未使用原因很多
按照相關規定,配建教育設施應當與建設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住宅小區按規劃配套建設的小學,在建成驗收達標后應當無償移交轄區政府,由教育部門管理使用,并負責配備師資和招生。
緣何一些小區配套設施建成后遲遲無法投入使用?教育部門相關人士解釋說,有的小區學校完工后,未通過有關部門的驗收而無法移交;有的是開發商不愿意把學校無償交給政府,將其改變用途出租;有的小區開發商不按規劃建設,故意減少教室等設施數量,或使操場的面積縮水等,導致各區教育部門不愿接收;有的也與轄區財政資金緊張有關。
位于宏業花園的那所配套學校,屬于冀興花園、宏業花園、御景園小區的配套設施,占地20余畝,規劃可容納24個班、1200名學生。學校未投入使用的主因是附近小區個別居民對在小區內開設進出學校通道有爭議,個別居民擔心設立通道后,出現擾民和影響出行。相關部門曾多次介入協調,教育部門也希望通過各方努力,盡快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
石市教育局:應及時向各主管部門反饋
昨日,記者從石市教育局獲悉,我市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石家莊市教育設施規劃建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其中對教育設施規劃建設管理、教育設施用地保障、以及配建教育設施的建設與移交等均有詳細的規定。條例中規定,當新建小區達到一定規模后,應當配建幼兒園、小學和初級中學等相應的教育設施。
根據《條例》第十九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破壞教育設施用地,現有或預留教育設施用地范圍內不得興建住宅、商業用房和其他與教育無關的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設施。也就是說,新建小區所規劃出來的教育用地不得留作他用。
那么,新建小區業主一旦發現小區配建教育設施未建等現象,應該怎么辦?市教育局相關人士答復說,一旦新建小區業主發現問題,可及時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反饋。
采訪時,一位教育人士認為,行政主管部門應該依法規范公建配套設施項目的建設、移交和使用,開發建設單位應嚴格按照規定建設配建教育設施,相關職能部門也要相互協作,共同監管,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
?
相關鏈接:
媒體評共享交通:需促進技術進步 完善配套制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