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如期再度“出手”,向市場馳援流動性。在昨日上午開展了1200億元逆回購后,央行微博下午公布,當天對部分金融機構開展了3935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操作量明顯超出當天到期量。
業內人士稱,央行超額續作MLF,旨在彌補本周巨量到期資金缺口,但利率卻與上期持平,合理把握去杠桿進程。同時,從公開市場連日凈回籠資金來看,央行有意維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基本穩定,流動性環境仍大概率保持緊平衡態勢。
MLF加量不加價
央行昨日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結合近期MLF到期情況,央行對22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3935億元,其中6月期MLF操作量為1500億元、1年期MLF操作量為2435億元,中標利率與上期持平,分別為2.95%和3.10%。
這較上期MLF操作量增加了約六成,但操作利率卻未繼續上調。同時,昨日有1515億元6月期MLF到期,與到期量對沖后,央行昨日超額續作了2435億元MLF,緩解本周巨額到期資金壓力意圖明顯。
1月24日,央行首次上調MLF操作利率。業內人士指出,昨日利率未繼續上行,顯示出央行維穩貨幣政策的意圖,有助于緩解之前市場對央行不續作MLF的擔憂情緒。
民生證券研究院固收團隊負責人李奇霖指出,央行本次超續MLF的目的在于彌補流動性缺口,保持市場流動性基本穩定,畢竟央行只是意在去杠桿,而非造成流動性緊張的恐慌。
從全周來看,本周有逆回購、MLF、臨時流動性便利(TLF)等多項流動性工具到期,雖然央行此前并未公布TLF的具體操作量,但市場預計本周到期資金量或已超1.6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市場人士對央行是否會續作TLF仍有分歧,疊加本周巨大的資金到期壓力,令機構對未來流動性日趨謹慎。15日當天,7天期、14天期回購利率上漲明顯,7天期存款類機構間質押式回購利率(DR007)報2.76%,較前一交易日跳漲了24個基點,顯示出市場對于中長期流動性的擔憂。
合理把握去杠桿進程
而從昨日MLF的結構來看,央行開展的6月期MLF操作量恰為1500億元,與昨日到期6月期MLF數額接近,而超額凈投放的MLF則為更長期限的1年期資金。
“本次新增2435億元1年期MLF投放,使加權資金成本更加接近3.1%,提高了1年期MLF對市場利率的引導作用。”中信證券債券分析師明明測算,政策利率是階段性上調的,過快上調政策利率并無助于去杠桿,還有可能導致市場出現風險。
央行昨日發布的工作論文指出,宏觀分析表明,高儲蓄支撐的投資導向增長模式,決定了中國總體上較高水平的杠桿率。盡管高杠桿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但債務可持續性在不同情況下的差異,導致杠桿率水平的風險閾值并不穩健。
央行工作論文稱,基于此,應合理把握去杠桿和經濟結構轉型的進程,避免過快壓縮信貸和投資可能引發的流動性風險和“債務—通縮”風險,同時也要避免杠桿率上升過快而引發的資產泡沫。
1月24日,央行上調MLF操作利率10個基點,其后逆回購、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也上行,引發了市場對未來政策利率進一步調整的擔憂。明明預計,政策利率應是階段調整的,一方面,取決于國內去杠桿政策的效果和進度,另一方面,則受美聯儲加息后中美利差的影響。年中若美聯儲加息,在中美利差縮窄并導致資本外流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政策利率才有可能進一步上調。
“籠統地去杠桿或加杠桿政策都可能有失偏頗,正確的做法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央行工作論文稱,市場要發揮決定性作用,關鍵在于政府要更好地發揮作用。要保持宏觀政策穩健中性,即宏觀環境要松緊適度,而過松、過緊都不利于市場發揮作用。
?
?
?
相關鏈接:
世界銀行報告:非洲亟需改善城市居住與營商環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