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2月9日電(記者 李佳赟 通訊員續大治)在晨光熹微中,一位老人的身影出現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塘溪鎮塘頭村中,她緩緩地推著一輛手推車,車上放著一箱箱八寶粥,懷揣著15年前的發黃賬本,挨家挨戶地敲開了村中居民的大門。
這位老人就是徐蘭芳。因15年前鄉鄰間的一次暖心善舉,這位66歲的老人拿著如今僅有數字的“無名賬本”,念著那一個個早已刻入腦中的名字,踏上了一場“報恩之旅”。
在春節的鞭炮聲中,村民王素英聽見屋外有人敲門,打開大門,就看見徐蘭芳推著手推車站在門口,二話不說就笑著往她的手中塞了一箱八寶粥和500元錢。
徐蘭芳的“賬本” 錢健興 攝
“蘭芳嫂,你這是干什么啊!”王素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忙把錢還給徐蘭芳。而徐蘭芳則硬是把錢塞到她手中,“當年我老伴生病,是村里的好心人你五十我一百地湊了錢接濟我們,現在我是在幫老伴完成遺愿。”徐蘭芳語氣堅定。
王素英這才憶起,十五年前,因徐蘭芳家中困難,她捐出了一點小心意,沒想到徐蘭芳竟一直惦念到現在。
“蘭芳姐,這么一點點錢,別還了,你不提我早就忘了。”拉著徐蘭芳的手,王素英要將500元錢還回,但最終還是拗不過她。看著徐蘭芳推著手推車的背影漸漸消失,王素英喉頭有一絲哽咽,心里熱烘烘的。
時光倒溯,在徐蘭芳26歲那年,丈夫得了腎炎,而后腎炎開始發展為尿毒癥,持續增長的治療費用讓這個原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
徐蘭芳告訴記者,剛做完換腎手術后的半年,丈夫每月醫療費達到一萬多元。除親戚朋友、村鎮資助的五六萬元以外,剩下的醫療費徐蘭芳就只好硬著頭皮在村子里到處借錢。讓她至今都覺得感動的是,善良的村民們得知后,紛紛伸出了援手。
50元、100元、500元……雖是螢火微光,但依舊匯聚起愛的暖流。正是這些救命錢,徐蘭芳的老伴得以完成手術。手術后,徐蘭芳的老伴身體恢復得還不錯,只可惜好景不長,不久便出現了術后并發癥,病情一直反反復復。
兩年前,徐蘭芳的老伴最終因腫瘤去世。老伴臨終前再三對徐蘭芳叮囑:“我這多活13年的命,是父老鄉親給的,一定要把錢還回去。”
如今,徐蘭芳靠在菜場賣海鮮干貨為生,兒子這兩年畢業賺錢了,家里的生活比以前寬裕些,徐蘭芳便決定履行對丈夫的承諾。
由于不識字,徐蘭芳所記的“賬本”只是一張寫有金額的紙條。50、100、200、300、400……在外人看來,這只是一串凌亂的數字,但在徐蘭芳心中,卻是沉甸甸的。
“每天晚上我都會把這些人記一遍,紙上寫著數字,人的名字就印在我腦子里,能直接對上號。”多年來,這本賬徐蘭芳記得清清楚楚,上面的數字就像一塊塊石頭一樣壓在她的心底,“這錢不還,心里過不去,覺都睡不好!”
“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在徐蘭芳心中,一直堅守著這一素樸的做人道理。在霧氣氤氳中,徐蘭芳推著手推車,挨家挨戶上門還錢。踽踽獨行的身影,讓許多人動容。
如今,徐蘭芳“念恩大媽”的事跡被爭相傳誦。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也為徐蘭芳發出了新年第一筆“最美浙江人”獎勵。但徐蘭芳及其子女卻婉拒這筆5000元的獎勵,希望將這些錢留給更需要的人。
寧波市委常委、鄞州區委書記胡軍表示,“徐蘭芳大媽知恩感恩、念恩報恩,講‘誠信’、踐承諾,弘揚了傳統善德,傳承了義鄉文化,故事感人至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落細落小落實的具體典型。”
而徐蘭芳的故事絕非“盆景”,在鄞州區這方“好人土壤”里,“小巷總理”俞復玲、“造橋女孩”嚴意娜、“支教奶奶”周秀芳等“最美人物”一齊構建出了崇德向善的城市“風景”。
鄞州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個崇德向善的、好人有好報的社會氛圍,可以鼓勵人們邁出行善的第一步,形成善意的正循環。正是在一次次這樣的正循環中,‘義鄉鄞州’的‘道德海拔’不斷抬升。”(完)
?
?
相關鏈接:
雇主照料癱瘓保姆26年:她照顧我外孫3年有恩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