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遠揚,成為海口埠上最早能呼風喚雨的買辦資本家之一
當時何達啟幾乎壟斷了海南的石油貿易和船務運輸業務,連一些德國、英國人都到他的公司打工,何達啟成為海口當時名副其實的首富。已經富甲一方的何達啟有感于家鄉沒有一個像樣的菜市場,便在海口市博愛南路建起了當時最大的菜市場——展南市場。同時,在海口還擁有南發公司、瓊盈號等多家知名企業商號與眾多房地產,投資涉及航運、陸運、熱作農業、商業貿易、房地產、戲院、書局等。據《海南百科全書》記載:何達啟氣質儒雅,熱心公益,先后資助建設了海口福音醫院(海南農墾醫院的前身),西廟菜市場(今存)、大英山環海中學三層教學樓(日本侵瓊時,大樓遭日機炸毀)等。
西歐風格的小洋樓里的羅馬柱。
衣錦還鄉建造百年豪宅“何家大院”,完美融合中西文化精華
事業有成,衣錦還鄉后,何達啟買地建房,在竹林村建造了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中西合璧”豪門宅院——“何家大院”。
“20世紀初,它是當年海口規模最大,造型最奢華的豪門大院。當年爺爺建這座大宅時,所有的瓷磚和木料都是他的大油輪從南洋購進的,設計師是一位德國人,整棟房子的設計理念中西結合,里面既有神牌供奉祖先,又有現代通風和衛生條件的套房。”何碧玲從小在這個大院里長大,對這座大宅是再熟悉不過。她說,院里樓房被美麗幽靜的花圃圍繞著,從正門進入后的堂皇富麗的大客廳里,墻正中掛著一面橫直十二平方米的大鏡,鏡中可以看見大門外的過路人,“當年的海口難得一見這么大的鏡面,聽說,這鏡子還是祖父從南洋訂購的。”
未被拆除的樓梯仍留有老宅院建筑的華麗痕跡。
何達啟的孫女何黛霞在這座大院住到11歲才搬離,這里處處留著她童年的記憶。“大宅門正中央擺著一個大屏風,兩邊鋪著紅地毯,來訪的客人都是‘走紅毯’進來的。” 何黛霞說,每逢家里有喜事或宴會,家里女眷會穿上精致的旗袍,而父親和叔叔們便會西裝革履,但只要是傳統節日,便會換上長袍。“何家大院還是當年海南第一個用鋼筋水泥修建的房子。” 何黛霞說。
而在外人所津津樂道的何家軼事之外,還有著一段鮮有人知的紅色印記。何達啟之孫何子雄告訴記者,何達啟的第十三個兒子何君祥于華中軍政大學四野戰軍參謀隊服役,1948年,這位大家族中英俊勇敢的知識青年在南下解放武漢時犧牲了,這也成了這座大院悲傷的紅色記憶之一。而何達啟最小的兒子何君榮聽到哥哥犧牲的那一刻起,便下決心參加共產黨的隊伍,于1949年年底,成為一名空軍。
記者陳五男 黃暉 攝影報道
(海口網1月24日訊)
相關鏈接:
揭秘海口何家大院團圓飯:近300人就餐 制作超20小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